Economic Explanation

Meta

About

《经济解释(卷1):科学说需求(神州增订版)》编辑推荐:张五常自称《经济解释》是 “认 真写成的最后一本经济学著作”。

被世人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 《经济解释》三卷本基本囊括了张教授的学术思想。1982年,张教授在港大的就职演说中 倡导:让我们做经济解释的弄潮儿。这本集子,正是这一思想的贯彻。

《经济解释》系列著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和行为。融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

《经济解释》包括三卷本:《科学说需求》、《供应的行为》和《制度的选择》。它逻辑 划一、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并无“微观”与“宏观”之分。卷二《供应的行为》分析了生产 与供应与需求的关系,细说了有关生产的多种价值观念,从理论入手分析具体的经济现象。 卷三则是前两卷的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的高度出发,细说了科斯定律、产权结构与合约 结构、价格控制理论、生产要素的合约安排等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经济解释》不容易读。这是因为若要真的解释世事,简单的理论往往要用得相当深。比 方说,所有在中学选修经济的同学都知道的需求定律——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整本《经济 解释》差不多来来,去去都是那样说,虽然“需求定律”这一词我只在“卷一”多用一点。变 化多,要懂得很通透才真的可以用。

一、经济解释

1. 科学的方法

1.1 现象必有规律

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识者都会同意的。 科学的形成是基于三个重要的信念,任何对科学有兴趣的人都要遵守。

  1. 凡是现象或行为,其存在是靠主观的判断,而大家不能在这主观上有分歧。 主观的现象受到客观的认同、共信,是科学的一个基础。
  2. 科学的第二个信念,是前文提过的:所有被众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寻,有规律的。 经验告诉我们,现象的规律一向都是那样恒常不变。 为什么现象的规律是这样重要呢?答案是:假若现象的发生毫无规律,完全是随便或偶 然(random)的,不可能知道与任何其他现象有联系,那么这现象就不可能被有系统地 解释了。
  3. 这就带来第三个必需的信念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定要坚信任何事情的发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1.2 事实不能解释事实

在科学上,现象(phenomenon)、事实(fact)、行为(behavior)或观察所得 (observation)是同一回事——虽然有些现象是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

解释现象往往需要非事实的抽象理论。为什么事实的解释要牵涉到抽象的思想那方面去 呢?答案是:事实的规律不能不言自明,自我解释。天下雨,天上一定有云——这是现象 的规律——但雨的出现不能解释云的存在。

事实的规律只可以使我们知其然,不能使我们知其所以然。

1.3 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一定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refutable by facts),但却没有被事实推翻。 所谓套套逻辑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 在经济学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1.4 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

可以说,所有实证科学(empiricalscience)的主旨,是要创立一些可能被事实推翻的 句子或言论来作推测的。

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 如果一个理论的推测被事实推翻了,我们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放弃理论,找其他的; 其二是附加条件以便挽救。

经济学者假设他们懂得怎样争取最大利益,显然是错了的,但留存下来的油站,却刚刚 与争取最大利益的假设不谋而合。

1.5 模糊不清与互相矛盾

科斯写道:「模糊不清的思想,是永远不能清楚证明是错的。」 马克思的理论从来没有人试将事实加以验证。中国当年不验证不奇怪,但为什么西方的 学者也没有将马氏的理论付诸验证呢?答案是:模糊不清的理论,是不能被验证的。

天才李嘉图(D.Ricardo)……搞不清楚“资本”及“成本”的概念……凯恩斯的《通论》也是 模糊不清……功利理论的鼻祖杰里米·边沁,主观地以功用为快乐,后人不知所 指。

模糊不清的概念或分析,不可能被清楚地证明是错,因而没有解释力。另一种不能被推 翻的理论,是没有意义(meaningless)的那一种。

1.6 非事实与无限制

在经济学上,那大有名堂的需求定律说:假若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那物品的 需求量会增加。价格及其变动是可以观察到的,但需求量却非事实!需求量是指消费者 的欲望或意图的需求,是抽象之物。所以,需求定律本身不可能用事实验证。

低能之辈,往往以市场的成交量作需求量。这是指鹿为马。 科学方法上,附加的情况叫作验证条件,经济学称局限条件。 严谨地说,这是经济学理论中的所谓不均衡的情况。有现象限制因而肯 定,也从而获得可能被否定的含意,叫作均衡

1.7 理论的真实性

因为事实不能以事实解释,以理论解释现象,在某程度上一定是抽象的。 解释力的理论的非真实性,起码有四种意义,其中三种很肤浅。

  1. 第一,理论本身必定有抽象的成分。
  2. 第二,所有事实或观察的描述,一定要简化
  3. 第三种非真实,也是由简化而起。世界很复杂;简化的假设;

最后一种“非真实”就不肤浅了。前文提及过的附加的验证条件(test conditions), 很多人把它作为一种假设。

在经济学上,验证条件通常称为局限条件(con-straints)。

1.8 经济科学的方法

约束愈多,行为的推断就愈精确,但如此一来,被推翻的可能性就愈大。所以科学是冒 险游戏。对行为的约束力愈大愈妙,但绝不可伸展到被推翻的领域中。科学高手会胆大 心细,作大胆的假设,细心的体会,把约束行为的武断推到仅仅不被推翻的边沿去。

2. 从自私说起

假若我们在起点上有争议,科学就难以成事了。所以在科学发展中,参与的人要遵守一 个大家不言自明的规则:凡指明是基础假设(postulate),或是公理(axiom),大家 都不在这基础上争论。

2.1 个人作决策

个人 Individual 经济学上的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是所有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 为什么「个人」是如此重要呢?答案是,所有取舍或选择都是由个人作主的。 经济学的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作决定,作取舍。 经济学是以推断人的行为来解释现象的科学。

价格理论 Price Theory 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价格理论——被称为选择理论,是有其因。 严格一点说,经济学的第一个公理是任何人的行为,都是由个人作出可以被推测的选择 (predictable choice)而起。这是公理,是经济学一个基础假设,不管是对还是错, 是不能有所争议的。

2.2 理论要约束行为

2.3 自私是一个约束

局限条件的审核与界定,是经济学上最费心思的事。

2.4 人的自私本质

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来争取最大的利益。一般而言,他不会意 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 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 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作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作出 的大。

我认为斯密的「自私」观点有两处要补充。其一,斯氏正确地指出自私可以给社会整体 带来很大的利益,但却轻视了自私也会给社会带来害处。后者重要地牵涉到交易费用及 产权的问题。

第二个关于斯前辈的自私观点,是他没有说人的自私是天生的。 阿师的含义,是毫不自私的白痴也不打紧,因为淘汰后剩下来的白痴的行为,必然与自私吻合。

2.5 结论

道理明确:凡是多过一个人需求同一经济物品竞争必定存在。

3. 缺乏竞争

第二章谈及两个基础假设:(一)每个人的任何行为,是个人的选择,而这选择是可以 被推测的;(二)在局限约束下,每个人都会一贯地争取最大的私利。

先解释缺乏竞争这两个在经济学上不可或缺的概念。

3.1 物品的定义

物品是从英语 goods 这个字翻过来的。这一词有广泛的含义。它不仅可释义为产品 (product)或商品(commodity),也包括服务(service)、友情、声望、空气、清 洁、幽静、爱人、爱,等等。凡是有胜于无的东西,不管有形或无形,都是物品——“有 胜于无”是经济学上的“物品”定义。

经济物品 Economic Goods 免费物品 Free Goods 物品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经济物品;其二是免费物品。物品的定义是有胜于无,而在 有胜于无之中,有一大部分是多胜于少的。“多胜于少”是经济物品的定义。这定义中的 “胜”,是客观的。假若我们将五两黄金分为两份,一份三两,一份二两,由人随意选择, 被选的那份是三两,黄金就是经济物品了。

都是经济物品,因为这些都是多一点比少一点优胜的。

3.2 什么是缺乏

缺乏 Scarcity 「多胜于少」是经济物品的定义,也是缺乏的定义。那是说,凡是经济物品, 都是缺乏的、不足够的。「不足够」从何而定?

物品没有需求,天下不会有「有胜于无」这回事;而若非供应有限,「多胜于少」就谈 不上。「缺乏」是因为在需求下,供应有限而引起的。

既然多胜于少,人们要争取多一点,那么他们一定愿意付出一点代价。 凡是有人愿意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来争取多一点的物品,都是缺乏的、不足够的,那就 是经济物品了。在市场上,我们要付的代价是价格。所以我们可以说,凡有价格 的物品都是缺乏的,不足够的。

3.3 竞争的本质

竞争 Competition 经济学上的竞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所有经济学的基础假设都是为人 而设,要解释的行为大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行为。

竞争的定义,是指一种经济物品的需求有多于一人的需求。 在社会中,我们不容易找到没有竞争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

3.4 游戏规则与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是竞争的游戏规则,也就是约束竞争行为的 一种局限条件……私有产权(private property rights)只不过是其中一种。

“产”这个字的英语是property。这个字不简单。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property是有竞 争性的经济物品。这与法律上的定义稍为有别。法律上,property一般是指资产(尤其 是地产或房产);但在经济学上,其义不仅包括资产,消费物品也算在其内。

阿尔钦说得好,“产”(property)、竞争(competition)、缺乏(scarcity)这三个 词是同义的。

3.5 竞争准则的含意

价格(price)这个概念到了阿尔钦手上,顿放异彩。他说:「价格决定什么,远比 价格是怎样决定的重要!」

价格是一个决定胜负的准则,而私有产权是决定这准则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私有产权)与决定胜负的准则(价格)有直接的连带关系:前者决定后者, 而后者决定社会的经济运作。

我认为是准则在先而游戏规则在后。为什么呢?因为定胜负的准则所决定的,是人类以 竞争来解决的问题,而游戏规则只不过是协助准则的成立而已。

决定胜负的准则会决定社会的经济运作。一方面,社会成员的财富或收入的分配,是以 竞争的准则来决定的……另一方面,因为竞争准则对人的收入、享受有决定性的作用,所 以在不同的准则下,人的行为会跟不同。

在经济学上,“浪费”这个概念不简单……一般而言,浪费是指有其他办法,或用其他资源 使用的分配,可使社会的财富或收入增加,但这些“其他”办法却莫名其妙地不予采用。

唯一没有浪费的竞争准则,是市价。价高者得是唯一促使人们增加生产来换取所需的准 则。多尽一分力以生产赚钱,取胜的机会较大,而这生产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因此,市 价这一准则不会引起浪费。

3.6 经济分析与价值观

在不同的准则下,胜或负的人各各不同……但哪一种准则是好是坏,或对社会福利有何好 处,则是伦理或价值观的事了,与客观的分析无关……我可没有说增加生产是好的,浪费 是坏的。什么是好是坏,只有个人价值观才能判断,或只有上帝才知 道。

经济学可以解释人类的行为,可以解释在怎样的局限条件下民众会变得饥寒交迫,但不 能说是好事或坏事。我说“不能说”,是指经济学不能说,并非指经济学者不能说。

3.7 经济学的范畴

经济学既然不能判断什么是好是坏,那么其范畴是包括些什么呢?答案是,经济学的范畴包括三部分。 第一,在知道有关的局限条件(constraints)或游戏规则(即产权制度或人与人之间 的权利划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推断所用的竞争准则是什么。

第二,是有了竞争的准则,经济学可以推断人的行为会怎样,资源的使用会怎样,财富 或收入的分配会怎样。所谓收入分配与资源使用 Resource Allocation 或 Resource Use 这两大项目的划分,是经济学的传统。

经济学范畴的第三部分,是最困难的了。那是要解释游戏规则是怎样形成的。 哈耶克(F.Hayek)曾经花了不少时间解释这经济学范畴内的第三部分的问题,没有什 么大收获。四十年来,政制理论 Theory of the State 成为经济的一项热门学问

4. 功用的理念

4.1 悲哀的发展

一七八九及一八〇二年,英国经济哲学大师杰里米·边沁,1748-1832)提出了功 功利这个概念,对后人影响甚广。边沁的原意有三方面。其一是功用代表快乐或享 受的指数。其二是每个人都争取这指数愈高愈好。

边沁的第三个原意,是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其收入在边际上的功用会减少。富人的边际 收入功用低,穷人的边际收入功用高……这是平均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今天还存在的福 利经济学的前身。

最重要的功用问题是边沁的第一点:功用是快乐指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反对功用理论的主要原因,是“功用”只不过是经济学者想象出来的概念。 他们要保留功用理论,因为好些经济物品——如友情、声望、天伦之乐等——不可以用金钱量度。

4.2 功用是数字的定名

功用是以数字排列选择的定名。不代表快乐,不代表享受,也不代表福利。功用所代表 的是选择的排列 Options Ranking,而又因为选择数之不尽,我们就武断地用数字,说 数字较大的比较小的可取,或较小的比较大的可取,但不可以说大的小的同样可取。

数字有三种用场:

  1. 第一种非量度的,是数字可用作鉴辨。例如你到马场赌马,每只马的身上都有一个 数字,如七号、三号等。

    数字其他的两个用场,是关于量度的了。有两种量度,因为数字量度可以有两种排列。

  2. 一种排列的数字是可以加起来的,叫作基数量度 Cardinal Measure;

  3. 另一种数字只可以排列,但不可以加起来,叫作序数量度 Ordinal Measure。

4.3 费雪的贡献

一八九二年,后来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经济学者的欧文·费雪,1867-1947)发表了 他的博士论文,部分是关于功用理论的。

这是因为在边际上,基数排列与序数排列没有什么不同,而解释行为单看“边际”就足够了。

4.4 替换定理与等优曲线

替换定理 Postulate of Substitution 替换定理补加了约束,因而增加了解释行为的范畴。这定 理是这样说的:每一个人都愿意牺牲任何物品来换取任何其他物品。

因为每个人都愿意替换,功用分析就创造了那有名的等优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因为 愿意舍甲而取乙,我们在甲乙两种经济物品之间很容易找到一条曲线,在这在线的每一 点功用数字相同。“等优”是指功用数字相同,每一点不分彼此地同样可取。

4.5 内凸定理

内凸定理 Convexity Postulate 这就是等优曲线一定是内凸(向左下弯曲)的,叫作内凸定理或 “边际替换意图下降定理”(postulate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困难是等优曲线与其功用数字是空中楼阁,是经济学者想出来的脑中之物,真实世界没 有这曲线,所以我们无从知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人的选择是否还在同一曲线上。逻 辑的推论是:价格下降,对一个消费的人来说,实质的收入会增加,所以这个消费者会 跳到较高的等优曲线上去。

4.6 贫穷物品与吉芬反论

贫穷物品 Inferior Good 贫穷物品,大为不雅,却是对的。因为收入增加而需求量减少了的,称 (贫穷物品)。

逻辑上,任何物品都可以是贫穷物品,而是或不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我们问:假若要获取某经济物品的代价减少了,一个人对该物品的需求量是否必定增加呢? 一种贫穷物品价格下降,这下降的本身会使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但价格下降引起的 实质收入增加,会使贫穷物品需求量下降。二者相加,一正一负,需求量可能还会上 升。然而,在逻辑上这一正一负也可能有需求量下降的效果。后者是有名的吉芬反论 Giffen Paradox

面包是一种主要的粮食,如果面包的价格大幅下降,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升,多吃了肉类, 因而少吃了面包。面包之价下降,但需求量却减少了。这反论使例子中的面包被称为吉 芬物品。

吉芬物品 Giffen Good 换言之,吉芬物品贫穷物品推到极端:某物品的价格下降带来的实质收入增加,导致 该物品的需求量下降。逻辑上这是对的。

芬物品能在逻辑上存在,是因为我们单从个人需求那方面看,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逻辑上,吉芬物品不可能在市场成交.

芬物品如果在真实世界中存在,逻辑上它只能存在于鲁滨逊的一人世界中。

4.7 功用理念可以不用

经济学有替换定理,那所谓非金钱物品可与金钱物品(pecuniary goods)替换,我们 因而可以用金钱物品的价格变动来推断或解释非金钱物品的选择行为。

阿尔钦当年说得对。以功用分析来解释或推断人的行为,有两个条件。一、我们要知道 怎样以功用数字排列见到的不同选择;二、我们要知道获取这些选择需要付出的代价。 我同意,但我的响应是:如果知道这些,我们不需要功用这个理念。

5. 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 Law of Demand 需求定律是说任何物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定上升。

5.1 观察与验证

功用分析的三个定理下,因为有吉芬反论,我们无从肯定价格下降与需求量上升的必然规律 功用分析推不出需求定律。另一方面,需求定律不限于价格或市价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关 系。好些物品没有市价,或者在某些制度中市场不存在,但需求定律依然适用。

需求定律价格或代价是事实,原则上可以观察到。但需求量是指需求者的意图之量, 在真实世界不存在。这样,需求定律的本身是不能被验证的。

关于观察,我们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无从观察的,实际上不存在,说观察得到是发神经。 需求量是这一类,功用也是这一类。

第二类是可以观察到的真有其物。价格是这一类,虽然有时遇上要从代价的角度处理比 较困难。第三类是原则上可以观察到,但实际上观察很困难,我们要想办法找寻间接的 替代来作验证。经济学上常说的边际产量是这一类,真有其物,但不在人造的实验室操 控近于无从观察。

“功用”(utility)也不是真有其物。功用分析只能推出需求曲线,推不出需求定律,是很可惜的事。 需求定律是另一回事。没有需求定律经济假说无从验证!

5.2 弗里德曼的分析

价格是一个变量(variable),需求量也是一个变量。需求定律是说这两个变量的联系 是负值或负相关的(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倾斜)。

可以影响该物品的需求量的其他变量或因素数之不尽。其他可变但假设不变的量 (other things unchanged或ceteris paribus)称为参数(parameters)。

弗老的推论是,在一个没有失业的社会中,某物品的价格下降不会导致人民的实质收入 上升。这是因为价格的转变只会导致资源使用的转移,不会导致社会的收入增加。那是 说,功用分析中的吉芬反论,只不过是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的结果。要 是我们以社会整体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来看世界,吉芬反论不能成立。 这样,需求就有了定律。

该文及弗老一九六二年出版的《价格理论》(Price Theory)教我们很多。

5.3 不变量的选择

我认为如下的三项“不变”与“变”的界定是“安全”的——安全者,不被事实推翻也。 一)凡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皆可变。 二)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皆不可变。 三)价格转变会导致需求量的转变,这价格转变也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转变,而这些 “其他因素”可能再影响需求量

5.4 品味不变的假设

5.5 用值换值的理念

斯前辈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两个关于价值的理念 斯密指出价值有两种。其一是用值,其二是换值。顾名思义,

用值 Use Value 是某物品给予拥有者或享用者的最高所值,或这个人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

换值 Exchange Value 是获取该物品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而在市场上,换值就是该物品的市价了。

斯密落笔打三更,因为一开头他谈到钻石与水的反论(paradox)。他说一件用值很高 之物,其换值可能很低,而换值很高的,其用值可能很低。

其一,我们不能以钻石与水相比,因为一克钻石与一克水是完全两回事。其二是斯前辈 没有结过婚(是否谈过恋爱有几个版本),似乎不懂女人的品味。钻石对他这个以心不 在焉而知名天下的教授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用值,但对女人,钻石的用值何其高也。

其三——最主要的——是斯前辈当年没有“边际”分析的理念。水的用值的确很高;水的换值 的确很低。但在边际上,水的用值是很低的。

用值理念取代了功用的内容,是需求分析的一项很大的改进。

5.6 何谓价

价格 Price 相对价格 何谓价?价是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在边际上,他愿意 付出的最高代价为何?答曰:是该物品在边际上的最高用值

边际用值 Marginal Use Value 某物品的边际用值比市价(换值高,消费者会多购一点;若比市价低,这消费者当然不会购买。

有了上述关于「价」的理念,我们还有几个重点要澄清。

  1. 我们谈及过,好些物品没有市场,或属前文提到的非金钱物品,或在某些制度下市 场不存在,所以没有市价。没有市价我们就要谈代价了。市价是代价,但代价不一 定是市价。以代价(以其他物品替换)来说,人的选择均衡点是代价等于边际用值
  2. 价格永远是相对价格。因为没有不相对的价格,“相对”一词 可以省去。代价也如是。所谓相对价格,是指甲物品之价,永远是乙物品或其他物 品要付出来替换的“量”。
  3. 价格通常现值度量。
  4. 价格或代价有动态,有流动(flow)与静止(stock)之分。其一是价的动态必定要 与量的动态相同才没有分析的矛盾;其二是只要价与量的动态相同,需求定律没有 例外。

5.7 何谓量

成交量与需求量是两回事。成交量是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

需求量 需求量不是事实,无从观察,是个概念,没有经济学者“需求量”是不存在的。需求量是 指在某价格下一个消费者意图换取的量,而供应量则是出售者的意图,二者皆非事实。 因为只是“意图”,需求量与供应量不一定相等。

「均衡」也非事实,是靠经济学者的思维而存在的。 我认为「量」可分「有质」的与「委托」的两大类,也有二者的合并。 金就是金,一克金就是一克金,比半克多一倍,比两克少一半。此乃有质之量也。 钻石的大小也,量也……色泽……瑕疵……切工……钻石的需求曲线,所指的量是什么呢?答案 是其实有四条曲线,四价与四量。

转谈“委托”量这个理念吧。委托,英语称proxy。 举个例,工厂以件工算工资,以每件产品或产品的局部算,属“有质”的,因为是直接地 以产品作价。如果工资以时间算,时间只是个委托之量,本身不代表工人操作的贡献, 不一定有所值。

需求定律约束“价”与有关的“量”的规律,其量可能是“有质”的或“委托”的,或是二者的 合并。重要的是价与量必定要有直接的联系:有关的“量”是“价”直接地表达的量。然而, 从钻石的例子可见,买一粒钻石的需求曲线有好几条。

5.8 消费者的盈余

消费者盈余 Consumer’s Surplus 用值换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的盈余了在边际上,水的最高用值与价(换值)相等,消 费者的盈余是零。但边际之前的每一杯水,其用值是高于换值的,每杯皆有盈余,这些 每杯盈余加起来,就是消费者的总盈余了。

假若一个苹果的市价(换值)是二元,你买五个……对你来说,五个苹果的最高总用值是 三十元(十加八加六加四加二),总换值是十元(二乘五),消费者盈余是二十元(三 十减十)。

第一种办法是最困难的。你买第一个苹果我收你十元之价,第二个收八元,第三个六 元……这样,你买五个的总付价是三十元而不是十元了。你的消费者盈余(二十元)是给 我榨取了。

我还有两个办法可以榨取你的盈余。其一大方得很。每个苹果收价二元,买多买少随君 便(我知道二元一个你会买五个),但你要先给我二十元入场费。这入场费就是你的消 费者盈余了。

最后一个办法是不收入场费的。我说每个苹果收价六元(你五个苹果的最高平均用值), 但你一定要一起买五个,不然一个我也不卖。

“全部或零”有个名堂,叫作all-or-nothing。全部或零之价(上述苹果每个六元)是最 高用值的平均价,消费者盈余包括在其中。

5.9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价格弹性是一个系数(Coefficient)……弹性系数就大于一,说是有弹性(elastic)。 这样,价格下降会导致消费增加(出售者的收入增加)。弹性系数若小于一,是无弹性 (inelastic),消费会减少。

困难所在,是大家都不知道烟、酒需求的价格弹性。

5.10 需求第二定律不能成立

需求第二定律 弹性系数的大小与时间是正相关的。

6. 小试牛刀

6.1 无知的含意

你在街上遇到一个不相识的人。他对你说:“老友,我这里有一粒两克拉的钻石,是真 的,有证书,质量甚高,市价起码三十万元,现在我急于要钱,五千元卖给你如何?” 他跟把钻石给你看,闪烁夺目。你当然不会买,因为你不相信这个街上的陌生人。就算 那钻石的确是真的,你也不会相信,因为你不懂得怎样鉴辨。如果你是专家,看得出是 真品,你可能因为该钻石来历不明而不买。你也可能像好些人一样,看也懒得看,因为 你认为市值三十万元之物不会卖五千元。

6.2 验证的条件

“局限条件”是指约束行为的所有条件,是经济学最常用的了。 这些原理解释世事,其困难程度会大幅上升。 一)世界的局限条件——约束每个人争取最大利益的局限——非常复杂。 二)验证含意——甲的发生会导致乙的发生——这里的甲与乙,又或加上丙、丁等的有关变 量,必须可以在真实世界中观察到。 三)其他因素(变量)的变或不变的选择我们谈过了。

6.3 不管成交量的含意

真实世界没有需求量,只有生产量或成交量。 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的灵魂,而这灵魂的重点是要懂得怎样处理需求量这个抽象概念。

6.4单质的需求验证

“单质”是指一种物品只有一种质量,于是质多量多,质少量少,质与量相同。 钻石多质,但因为几种“质”都被量度了,各有各的价,就变为多量。 再假设这教授有两个不同的际遇,二者只能得其一。其一是校方一次过地给他加薪十万 元,可用作影印,也可以花天酒地。其二是获研究金十万,由校方掌管作研究用途,可 以影印,但不可以花天酒地。在如上的两个指定的不同局限下,你说哪项际遇这教授的 影印数量比较多呢?

我以需求定律推出来的假说是:可以花天酒地的加薪,一毫值一毫,但只限于某些研究 项目的研究金,一毫之所值肯定低于加薪的一毫。如果这后者一毫只值前者的六仙,那 么同样是二毫影印一张,加薪之价是二毫,研究金之价是十二仙。价格下降,需求量就 增加了。

6.5 多质的需求验证

美国华盛顿州是盛产苹果之地,品种数以十计,其中红苹果(Red Delicious)的质量 最受欢迎,市价也最高。然而,明显的观察所得,上佳的红苹果大都卖出口,远渡重洋, 华盛顿州的本地人多吃较差的或其他品种。

假若苹果的糖分单位被量度了而又定了价,而在华盛顿州这糖分单位之价是不变的话 (例如一个单位是五仙,两个单位是十仙,三个是十五仙),那么加上一个固定的运费, 糖分单位增加苹果的相对价格一定会下降得比较快。

一个时间宝贵的人,千方百计地抽空去听音乐演奏,不会选购廉价座位。坐飞机去巴黎 度假,到那里的餐厅吃晚餐,叫的红酒会比同一个人长居于巴黎的为贵。

6.6 成衣配额的分析示范

配额是值钱之物。一件成衣要一个配额才可出口,制造商怎会不增加其质量呢? 因为高档的与低档的要加上同样的运费,进口商当然选高档的了。 加上运费后,优质苹果与劣质苹果的价格一起提升了,但从相对价格那方面看,优质苹 果的价格是下降了的。需求定律价格,永远是相对价格

一个问题来了。当年亚洲的国家或地区都受到同样的配额管制,为什么主要是香港跑了 出来呢?答案还是需求定律:整个亚洲只有香港容许配额在市场自由买卖。

百多年来,经济学者往往误解了物品市价的厘定。市价的厘定,绝对不是因为市场需求 曲线与市场供应曲线相交。正相反,这市场二线相交,是因为数之不尽的需求者与供应 者各自为战,那一大群自私自利的人,不约而同地争取自己的边际用值与市价相等,从 而促成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应曲线相交之价。

7. 交易理论与市场需求

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我们的社会发明了制度。

7.1 交易是上下交征利

是的,以交易而交征利,与没有交易相比,个人的利益增加大得惊人,往往以千、万倍 计。但这庞大的利益增加,主要是由于每个人专业生产,然后交易。

没有生产的交易,大家有利可图,主要是因为大家对物品的边际用值不同。 边际用值不同他们会再议价。边际用值相同而又等于一元市价,就再没有议价的空间了。 那是说,市价(换值)一元,甲乙双方的边际用值也是一元,就成为每个消费者的边际 用值与市价相等。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市场均衡 Market Equilibrium ,也达到了那重要 的帕累托条件

以上的简单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比较重要的含义。

  1. 购买量永远等于出售量等于成交量
  2. 不谈生产,市场的每一个人都是需求者与供应者兼于一身的。
  3. 在均衡下,市价等于市场每个人边际用值
  4. 市场是一个解决办法:价高者得。任何人对任何物品的边际用值高于市价,会多购 买;低于市价,会出售。

  5. 上述例子也可见,两个竞争者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倾斜的。

  6. 如果有交易费用的存在,上述的市价等于每个需求者的边际用值的均衡情况不一定可以达到。

7.2 市场需求否决剪刀分析

市场需求 Market Demand 个人需求 Individual Demand 市场需求个人需求不一样,前者是后者的众人需求加起来而成的。

私用品 Private Goods 共用品 Public Goods 物品有私用品共用品之分。 私用品市场需求曲线,是个别需求者的不同需求曲线向右横加而成的:每价加个别需求者的需求量市场需求曲线与该物品的市场供应曲线的相交点之价,是市价,又称均衡市价,而每个 需求者的边际用值与之看齐。

市价的决定,是因为数之不尽的需求者与供应者,各自争取最高的交易利益,以自己的 边际用值与面对的价格相比,或购入,或沽出,而这些行动或使价格上升,或使价格下 降。达到每个需求者的边际用值价格相等时,大家的边际用值相等,而含意的大家相 等的价格就是市价。

假设价格莫名其妙地在市价之下,那么依照传统的剪刀观点,市场的需求量就会大于市 场的供应量。这二者的差距叫作短缺 Shortage。短缺与缺乏不同,前者是指需 求量大于供应量,后者是指某物品的需求使代价或价格高于零。

我在一九七四年发表的《价格管制理论》,是让我们能有系统地推出哪一种其他准则会 被采用。这是后话。

7.3 交易的局限条件

社会费用 Institution Costs 我会给交易费用一个广泛的定义,称为社会费用,是指凡有社会才 会有的所有费用,而在社会中,没有市场交易也会有这种一人世界没有的费用。

历久以来,经济分析集中在资源(生产要素)的使用 Resource Allocation 与收入分配 这两个大话题上,更为精彩的现象却视若无睹。这后者包括制度的 形成、结构的组织、合约的选择、价格的安排,等等。

市场的存在是为了减少某些交易或社会费用,但这些减少了的费用是些什么,是一个大 难题。

科斯定律 Coase Theorem 科斯定律说没有私有产权就没有市场交易。私有产权于是成为交易的 一个先决的局限条件。这观点是对的。但科斯在他的鸿文中加上另一个条件:交易费用 是零。这就出现了困难。私有产权是一种制度,也是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而产生的。交 易费用是零,怎还会有产权制度呢?

💭 何为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如何产生的?

8. 共用品的经济分析

8.1 共用品的性质

共用品市场需求曲线,是以每个需求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向上直加起来的:每量加需求 者的边际用值。这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电视节目我愿意出二元看,你愿意出三元 看,是我们各自的边际用值,加起来是五元。若电视台(有线的电视)收费二元,总收 费是四元;若收费三元,你看我不看,总收费只得三元。若要达到总边际用值收费来鼓 励节目的产出,电视台要用价格分歧的办法:收我二元,收你三元。但价格分歧的费用 奇高:电视台不容易知道你和我的边际用值价格不分歧,电视节目的产出就要打个折 扣。那是说,以共用品而言,除非每个需求者天生一样,否则同价不可以达到帕累托条 件。

上述的分析有三个要点。 一、因为我用时你也可以用,而收费要把不付费者隔离,共用 品有收费的困难。吃苹果是我吃你不能吃,隔离不设而自存,收费当然较易。 二、交易或收费的费用够低,共用品的产出及销售会出现价格分歧。 三、同一共用品,享用者之间的边际用值不同。

8.2 大师之见有问号

共用品是指多人可共享同一物品,那么多供应一个人,其边际费用或成本当然是零了。 边际成本是零就不应该收费,近于零的也不应该收费吧。

收费高于边际成本,对社会有害无益,不收费或由政府资助而又管制价格,才是上策。 这是老生常谈了。

共用品有互相矛盾的两种看法。其一是要采用价格分歧,收到尽,才可以达到帕累托条 件。其二是多供应一个享用者的边际费用或成本是零,应该一律不收费。

一个钢琴家在音乐厅演奏,是通过经理人收费的。这收费是演奏家的收入,是他天天勤 修苦练的主要原因。他演奏的音乐是共用品。政府应否推出法例,钢琴家应该由政府出 钱炮制呢?

8.3 横看成岭侧成峰

无论怎样挤迫,只要共用品的量不变,不会因为挤迫而变为私用品。挤迫会导致个别享 用者的需求曲线上、下移动,不会左、右移动。

享受钢琴演奏,从一个角度看是共用品,从另一角度看是私用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前者 是个别需求向上直加。

严格地说,差不多所有物品都具有共用品私用品的性质。

9. 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与哲学性质

9.1 经济学的理论结构

  • 9.1.2 边际用值与边际成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
  • 9.1.3 引进生产活动分析大致不变
  • 9.1.4 自甘为奴与市场分离
  • 9.1.5 没有宏观经济这回事
  • 9.1.6 理论结构只三部分

    经济学的理论结构有三部分:

    1. 需求定律
    2. 成本的概念:尤其是也算是成本的租值 Rent
    3. 竞争的局限

    以经济理论解释人类的行为,来来去去都是局限转变,行为会跟着怎样变。

  • 9.1.7 交易费用最难处理

    我把交易费用、制度费用、合约费用、约束竞争费用、租值消散等,一起画上等号。

9.2 经济学的哲学性质

逻辑哲学是科学方法 Methodology of Science

  • 9.2.1 经济学格外重视方法逻辑
  • 9.2.2 经济师社会科学中唯一走自然科学的路

    公理性是指武断的假设与有一般性的定义或定律,从而推出可以验证假说。

  • 9.2.3 没有人造实验室却要解释自己

    第一个原因,是经济学要解释的事人类的行为,也即是经济学者要解释自己。 第二个经济学重视科学方法的原因,是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 世界,没有自然科学必有的人造实验或化验室的支持,协助的假说或理论的验证。

  • 9.2.4 漠视变化细节带来失误
  • 9.2.5 空中楼阁的处理需要另一种天赋
  • 9.2.6 道金斯与达尔文的观点
  • 9.2.7 从人类行为与自然淘汰反推过来的公理
  • 9.2.8 考察细节重要的两个实例
  • 9.2.9 结语

二、供应的行为(上)

10. 市场概论

10.1 交易的两个基本话题

10.2 没有产生的市场

10.3 产出市场与合约变化

10.4 结语

11. 利息理论

11.1 五花八门的利息率

11.2 利息的概念

11.3 收入与财富

11.4 收藏、消费、职业的选择

11.5 收成时间

11.6 分离定律

11.7 结语

12. 宏观分析的失误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3. 财富累积的仓库理论

13.1

13.2

13.3

13.4

14. 成本、租值与盈利

14.1 何谓成本

成本不打恰当……我有时用「成本」,有时用「代价」,有时用「费用」「耗费」等。 成本是指「机会成本」……所有的成本都有代价,都是机会成本, 「机会」说出来是多余的,应该省去。这就好比价格永远是相对价格

  • 14.1.1 成本起源于有选择

    成本是因为有选择而起的。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说成本是最高的代价,也就是说放 弃的是最有价值的机会。

  • 14.1.2 最高代价不变成本不变

    成本既然是最高的代价,那么最高的代价不变成本就不会变。 理发师不小心把头发剪的太短了,你的理发成本有变动吗?没有,因为你最高的代价 没有变。变动的是理发本身的价值。

  • 14.1.3 泳池的例子:成本永远向前看
  • 14.1.4 决策要从今天看

    历史成本不是成本 汉语「成本」有历史的含义。

14.2 比较成本

比较成本 Comparative Cost

  • 14.2.1 成本不同贸易互利
  • 14.2.2 比较成本的变化
  • 14.2.3 国际与人际原则一样

14.3 租值理念的演变

  • 14.3.1 先说三个要点

    租值……重要的有三点:

    1. 租值是收入,可以预期,可以用利息折现;租值的增减或转变是不会影响供应行为的。
    2. 租值是成本,可以预期及折现。租值作为成本看不是指资源或生产要素另谋高就的 机会成本,而是把生意或资产转让或出售的机会成本。
    3. 租值这一词来自土地,因为从不变的角度看,地租无论怎样升降,土地的供应量不变。
  • 14.3.2 古典大师的看法

    亚当·斯密把经济问题分为资源的使用与收入的分配两大类。前者是微观,后者是宏观。 关于租值,亚当·斯密当年是指土地的收入。他有两种看法:

    1. 是微观的资源使用,他认为租值是一项成本,因为土地有不同的用途。成本是放弃了的 代价,这个重要而正确的概念,始于亚当·斯密
    2. 宏观的收入分配。到李嘉图分析租值时,主要是从私密的宏观的收入分配方面看。他把 身缠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与租值。
  • 14.3.3 新古典大师的看法
  • 14.3.4 猫王的例子

    租值的理念是指收入有所转变而某些供应的行为不变。因此从没有选择的不变角度看, 收入时租值;从又选择而可变的角度看,放弃了的收入是成本。

    无选择则无机会成本,因此收入只能是价值;有选择就有成本,相对的成本或高或低都是成本。

  • 14.3.5 教授的例子

    专利所赚到的、在生产要素成本以上的钱,因为不会被竞争者消灭,称为专利或垄断 租值。费里德曼称之为非合约成本。

  • 14.3.6 专利的例子
  • 14.3.7 专利租值的变化

14.4 盈利是无主孤魂

  • 14.4.1 出于意外的收入
  • 14.4.2 预期回报高于利息的原因
  • 14.4.3 盈利没有理论
  • 14.4.4 街头卖桔的例子
  • 14.4.5 朝鲜战争的例子

14.5 从上河定律说成本概念

  • 14.5.1 成本高观看的久

14.6 从蚕食理论说租值概念

  • 14.6.1 蚕食租值要有工会协助

15. 生产的成本

15.1 边际产量下降定律

边际产量下降定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ivity 是一个实证铁律 Empirical Law。实证是指定律之内的所有变量在原则上是可以观察到的,是事实,非 抽象之物也。

  • 15.1.1 小孩子的学问

    边际产量下降是基于某些生产要素之量固定不变,或不是所有生产要素之量皆自由变动。

  • 15.1.2 定律可从比率看
  • 15.1.3 团性不对,变法可解
  • 15.1.4 三部曲有重要验证用场
  • 15.1.5 要素需求曲线可以不用

15.2 传统的成本曲线

传统的成本曲线有短期和长期之分。短期是指一种生产要素之量可变而其他要素之量不变; 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之量皆可变。

  • 15.2.1 不变是不让其变
  • 15.2.2 短期碗形是定律使然

    成本曲线有三条: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 15.2.3 长期要碗形是大麻烦
  • 15.2.4 传统惹的祸

15.3 阿尔钦的贡献

  • 15.3.1 量增平均成本下降

    阿尔钦提出 9 个生产成本的建议……重要的有两个:

    1. 生产率不变,增加总产量,平均成本必定下降。这建议容易接受,有四个原则:
    2. 总产量越大,可选用的成本降低的生产方法越多;
    3. 熟能生巧;
    4. 资产量越大,平均产量的交易费用越低;
    5. 以生产的订单算,生产有准备生产与试产成本,而量大摊分,平均成本会下降。
    6. 总产量不变,生产率增加,平均成本必定上升。

15.4

16. 从出版到专业看成本

16.1

16.2

16.3

17. 制度的费用

个人争取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或公理。这争取要受到局限 Constraint 的约束。

17.1 局限转变与行为解释

  • 17.1.1 局限的两种分类

    所有约束人类行为的因素是局限。局限有两个方法分类:

    1. 价格或代价看为一类,而价格或代价的转变一定是相对的;
    2. 第二类的局限转变通常以个人整齐利益最大化这个功利来处理。如收入、资源、产权等。

    我说「价格或代价」,因为前者通常是指市场的价格。数之不尽的行为是没有通过市场的。 友情、剩余等非金钱物品一般没有市场……没有市场,需求定律依然可用,但要以代价替代市 价。

    第二个局限分类的方法……是由社会与没有社会之分……社会是指躲过一个人的世界…… 竞争是 局限,产权是局限,市价是局限,政治是局限,合约是局限,风俗、宗教等也是局限,而这 些局限在一人世界是不存在的。

  • 17.1.2 互动衍生处理困难

    因为社会的存在而衍生的局限中,最难处理的是交易费用。广义上,这些应该成为制度费用 的局限,而不是中间人收取佣金那么简单。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衍生出来,自私的利益最大 化行为可以导致这些费用的减少或增加。

17.2 从交易费用到制度费用

  • 17.2.1 佃农合约的启发

    1983 年我发表自己的《公司的合约本质》

  • 17.2.2 交易费用的扩张
  • 17.2.3 转从社会的角度看

    凡是在一人世界不存在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

  • 17.2.4 度量方法与假说验证
  • 17.2.5 作为票价的实例

17.3 租值消散是制度费用

奈特 F.H.Knight 于 1924 年的文章批评庞古 A.C.Pigou 分析社会成本的文章, A.C.Pigou 提出公路使用的例子。两条公路,一好一坏,都是从 A 市通道 B 市去。好 路平坦但狭窄,坏路残破但宽阔。驾车的人争走好路,相互挤破,导致堵塞。

17.4

17.5

三、供应的行为(下)

18. 市价的性质

18.1

18.2

18.3

18.4

18.5

19. 受价的行为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20. 垄断的诅咒与成因

20.1

20.2

20.3

20.4

20.5

21. 知识资产需要保护吗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2. 反托拉斯的谬误

22.1

22.2

22.3

22.4

23. 成本定律与觅价行为

23.1

23.2

23.3

23.4

24. 价格分歧与捆绑销售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5. 讯息费用与市场应对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四、制度的选择

26. 经济学的缺环

26.1 缺环的阐释

26.2 自然淘汰的思维

26.3 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26.4 无从观察的不幸发展

26.5 合约理论的基础

27. 科斯定律租值消散

科斯定律 Coase Theorem

27.1 科斯的故事

  • 27.1.1 千载难逢的实例
  • 27.1.2 泊车损害种植惹来的争议

    在《联邦转播委员会》一文中,科斯举出一个惹来大争议的例子……一个人在地上种植, 另一个人在该地泊车,是谁损害了谁呢?泊车损害了种植,但如果为了种植而不准泊 车,则是种植损害了泊车的人。跟着的推理是:只要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清晰的界定, 种植或泊车哪种用途价值较高,会通过市场的运作决定。科斯于是说:::权利界定是 市场交易必要的先决条件::。

  • 27.1.3 以一对九科斯胜

27.2 科斯定律的阐释

最接近定律的源于科斯 1959 年发表的《联邦传播委员会》一文。 最常被引用的科斯定律又称为「不变定律」Invariance Theorem,源于 1960 年的答问 提出详尽分析的养牛与种麦的例子。这自理说,有两块相互连的土地,而这地主不同, 一块用作养牛,另一块用作种麦。问题出现,因为牛群跑到麦地去吃麦,造成损害,怎 么办呢?

  • 27.2.1 倒转过来效果一样

    科斯首先假设养牛的人对麦的损害要负责,须以市价赔偿麦主的损失。牛吃麦造成损 害,但是牛肉的产量会增加,如果肉的升值高于麦的损失,牛主乐意赔偿。不管两个 地主的土地划分的界限在哪里,朗感的建造,会落在牛多吃麦的编辑收益等于麦的编 辑损害的那个位置。

    如果在编辑上买的顺海高于肉的升值,麦主会给牛主钱,以栏杆约束牛群的走动,这 个栏杆建造之处,还是肉的边际升值等于麦的边际损害的位置。

    结论是,只要确立又清楚的界定,不管界定为谁属,市场的运作会使栏杆的位置不变……资 源使用效率话题的要点落在权利的界定:只要有界定,市场的运作会带来同样的效果, 而这效果是不管权利数谁的。

  • 27.2.2 小题大做与大问题
  • 27.2.3 帕累托的新阐释

    科斯定律的第二阐释,是权利的界定与市场没有交易费用的运作会满足帕累托至善点。

  • 27.2.4 交易定力漠视科斯条件

    科斯定律的三个阐释,「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必要的先决条件」,科斯指出,市场交 易不是商品交换那么简单,而是权利的买卖,而如果是这些权利没有界定,物品或资 产不能在市场成交。

27.3 交易费用可从租值消散

  • 27.3.1 科斯的假设出错
  • 27.3.2 弗老给我一个位置

    我的讲题《交易费用的范畴》,突出如下几点:

    1. 不同类别的交易费用往往不能分开,但在边际的转变上可以分开,可幸验证 假说我们只要从边际的转变看,也一定要在观察上可以鉴定。

    2. 假说检验不需要用基数量度交易费用,以序数排列高低足够。

    3. 因为不同类别的交易费用往往分不开,所以要用上一个广义的阐释:交易费用包括 所有在鲁滨逊一人世界不可能出现的费用。交易费用于是称为所有因为有社会而出 现的费用了——可以称为制度费用。

    4. 科斯定律说如果权利谁属有界定与交易费用是零,市场的运作会解决社会成本问题。但 是交易费用为零不会有市场,换言之,市场的出现一定有交易或制度费用的存在。

  • 27.3.3 梦中想到租值消散

    我想到两个原因说市场的出现是为了减低制度费用。

  • 27.3.4 有社会竞争才出现的费用

    租值消散是指在没有约束的竞争下,竞争的人越多,有价值的资 源或物品会因为竞争的费用或成本的提升,或因为资源或物品得不到善用,其价值会 因为竞争而下降,原则上可以下降至零。

    租值消散只能在人与人之间竞争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出现,所以只能在社会才有机会出现。

  • 27.3.5 三者相等各有胜场

    我把交易费用、制度费用、租值消散这三者画上等号,逻辑及概念上是没有问题的。 三者看世界的角度略微不同……如果三个角度的看法带来不同的结论,那么答案是除了 问题。一般而言,以交易费用的角度看市场运作的合约最适当……以制度费用的交易看 市场之外的问题……租值消散呢?解释竞争行为最适用,因为市场与非市场的竞争皆可 容易的从租值消散的角度看。

27.4 外部性理论的胡闹与世界的现实

社会成本问题是指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分离的问题,也可以从社会产值与私人产值有分离的角度看。 外部效应可以分为技术外部效应 Technological External Effects 和金钱外部效应 Pecuniary External Effects 。前者是指工厂污染邻居那类—— 这影响没有市场处理, 没有价,因而无效率。后者是指某行业扩张或收缩,影响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因而影响 额其他生产的人的成本。违反帕累托的无效率起于前者。

  • 27.4.1 杀手的思维

27.5 蜜蜂的神话与利他的行为

27.6 租值消散理论的起源与失误

27.7 公海渔业、私产替代、利益集团

27.8 收入权利的界定与效率税制

27.9 价格管制理论

27.10 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27.11 国庆大堵车的经济观

28. 合约的一般理论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8.10

28.11

28.12

29. 从佃农分成到中国制度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30. 收入分配与国家理论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1. 经济调控与货币制度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2. 一蓑烟雨任平生

32.1

32.2

32.3

32.4

32.5

33. 从《经济解释》的创作历程说经济学的三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