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 2.0

专家力荐

推荐序

再版序

自序

我认为,或许存在着三种不同维度和层次的运营

第一种,是「微观的运营」。在这个维度上,我们所谈论的运营,更多是具体的运营手段, 比如说,如何做好一个活动,如何写好一篇推广文案,如何做好一次推广投放,如何管理 好一个用户群,等等。

「微观的运营」也往往会被定义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等几大工作模块。

但如果抽象一点看,一切运营手段无非两个导向,一是拉新、引流和转化,二是用户维系, 应该讲,没有哪个产品的运营工作不是围绕着这样两个目的来进行设计的。

有一些规律是对于所有产品都普遍适用的(例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而另一部分,则 是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和业务类型来进行制定和调整的

而第三种维度的运营,我认为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运营」。

人件》中提到过:“管理者的工作不是让大家去工作,而是创造环境,让大家可以顺利 开展工作。

人件》中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员工拖着病体在加班准备方案,他的上司看到后,转身离 开了。几分钟后,上司端着一碗热汤回到办公室。员工喝完热汤,精神一振,然后问这位 上司:你的工作如此繁忙,为什么还会有时间来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司此刻微笑答 道:你可能没法理解,但其实这就是管理啊。

第二种维度的运营,则是“宏观的运营”。在宏观层面上,我们更多关注的,是N多具体的 运营手段,到底该如何被组织和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作用于一款产品,辅助它的成长。 换句话说,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关注的应当是运营的策略、规划和资源分配。

我是信奉这样一个逻辑的——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地拯救这个世 界。”

第0章 引言

我觉得,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这种“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撬动起来成 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0.1 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时代

特点是,互联网刚刚起步,线上世界还一片空白,可玩的东西和可选择的服务都还不多, 大家对于到底什么是“好产品”,甚至怎么做产品都还没什么认知。所以,在这个时代里, 你只要有一个还不错的新颖的概念能被做出来,在互联网世界里可能很快就能火起来。

最后像美团和滴滴这样的产品能够杀出重围,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产品背后的运营。

我自己有这么一个判断——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也许可以粗略地分成3个阶段。 第一个 阶段,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早期,我称之为概念驱动时代。

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发展的成长期,我称之为产品驱动时代。 这个时代,差不多从 2004年前后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在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线上产品也 越来越多,在竞争加剧的现实下,各类互联网产品不得不更加重视“用户体验”,这一阶 段发展起来的很多产品,往往都是依靠体验而取胜的

第三个阶段,很可能就是已经慢慢到来的运营驱动时代。 简而言之,经过了数十年的发 展,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产品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想要在产品模式或 产品机制上创新,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因为可创新的点,可能早就被人做得差不多了。 好比现在你想做一个 O2O上门服务的产品

运营行业的现状如何

为什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运营越来越重要

大家对运营的认识发生了哪些改变

为什么行业如饥似渴、不惜血本想找的运营很少

0.2 运营这件事的苦与乐

为什么运营的薪水较低

运营乐趣和“美”何在

第1章 运营是什么

1.1 极度不标准的“运营”

经典的4大运营模块

互联网行业内相对有一致共识的4大运营职能划分是: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 Content Operations 内容运营这样一个分支,其实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围绕着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来 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 数、内容传播数等。

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 User Operations 所谓用户运营这样一个分支,其实核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围绕着用户的新增—留存—活 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一个良性的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 有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等。

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 Campaign Operations 至于活动运营,核心就是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 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一个活动运营,必须 事先明确活动的目标,并持续跟踪活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做好活动效果的评估。

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 Product Operations 所谓产品运营,其实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比如活动策划、 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 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深度、用户访问频次、用户关系对数量、发帖量等。

特别的互联网运营岗位

  • 新媒体运营
  • APP商店推广运营
  • SEO/SEM运营
  • 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
  • 淘宝店铺运营
  • 编辑
  • QQ群/小组运营

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和公司运营工作内容的差异

  • 工具类

    工具类产品较为注重效率和体验,通常是产品大于运营的,因而在较长的时间里,运 营端最重要的关注点就是用户增长,主要手段可能包括渠道推广、BD和部分活动等, 运营跟数据打交道会比较多

  • 社交/社区类

    社交/社区类产品注重社交氛围、话题和玩法,是一种需要运营和产品并重的产品形态。

  • 内容类

    这类产品的运营核心就一个:就是要能持续做出独特、高质量的好内容,并把这些内 容包装好,让用户更易于消费(比如取一个好的标题、做一个好的专题等)。

  • 电商类

    电商类产品的运营比较特别,它分为几块。 一是关于商品和品类的运营,要关注的问 题包括我们选择一些什么样的商品品类来进行售卖,售卖过程中要重点去推哪几款商 品,商品的定价策略如何来制定、商品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 二是各种促销活 动的策划和落地执行,比如各种6·18节、双11节、双12节之类的。 三是推广和流量建 设,这部分也会跟数据打交道比较多,需要熟悉各种推广渠道和推广工具。 四是一些 用户关怀和用户维系的东西,类似传统行业的 CRM,比如针对什么样的用户我们要定 期送点小礼物、来点代金券、做点针对性活动啥的。 最后就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比如 对于商品的包装、文案的优化、还有客服的到位等。

  • 平台类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平台的运营特别注重“节奏”。

  • 游戏类

1.2 一个互联网人,到底该如何理解“运营”这个职能

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中会出现“运营”这样一个职能

作为一个运营从业者,到底该怎么定义和理解“运营”这件事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流程&全貌是怎样的

1.3 在互联网公司内,“运营”与“市场”的区别与关联

1.4 如何看待“产品”和“运营”之间的关系

产品经理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 价值。

很多产品的长期价值并不是用户一眼就能感知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 体验才能感知到的。所以,为了让用户得到这个长期价值,我们需要通过运营先去创造 出来一些短期价值,以刺激用户愿意先去尝试使用它。

很多产品的长期价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借由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反馈,经过长期 优化迭代后才能成立的。所以,要是没有用户的使用和反馈,产品很可能永远无法形成 真正的长期价值。因而,在产品的长期价值还不是那么确定的时候,运营需要先通过创 造一系列的短期价值让用户能够先使用你的产品。

无论产品还是运营,都要有这么几个认知:

  • 有坑是常态,人人皆会造坑;
  • 挖了坑不可怕,填坑能力是关键;
  • 尽力做到——每次都要让自己埋的坑比之前小一点点。
  • 每次造坑连累了队友,一定要想尽办法弥补,哪怕请客吃饭递手纸。

其实在圈里混久了,你会发现,好团队和烂团队的核心区别,就在于好团队大家互相填 坑,而烂团队则是大家互坑。

1.5 运营的简史——互联网运营的20年发展与演变

第2章 运营之“光”

秉持着一种“先不论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让我先来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 态,你才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2.1 为何超过80%的运营始终只能打杂

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好运营

一个人若想要做好运营,我觉得可能需要:

  1. 一些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如投入产出比意识、流程化&精细 化意识、回报后置意识等)。
  2. 至少一项可以拿得出手、能直接带来产出的运营硬技能(如文案、内容包装&生产、 活动策划、用户互动&维系、数据分析&策略制定等)。

目标导向意识

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归类到以下两种属性中:

  • 纯粹的职能支持类工作;
  • 目标导向类工作。

前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很低,但后一种创造的价值感则会越来越高。

效率意识

2.2 身为一个运营,我最大的竞争力和“信仰”

一个“不靠谱”的众筹:开放的心态

运营的两种逻辑:“回报前置”和“回报后置”

要做好运营,需要有“信仰”

2.3“精益”的运营

两个在复杂的“不确定”环境下做好运营工作的基本理念

一些真实的案例

2.4 运营的“做局”与“破局”

假如你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你一定需要:

  1. 爱上做局。这里的“局”,不是一个阴谋或陷阱,而是一个可以让N多人一起参与其 中并同时收获价值,在 N多角色之间实现价值匹配的氛围和状态。典型的,好比一场 活动。
  2. 在任何一个局面前,你一定要先能够找到它的“破局点”,并倾尽全力,通过一系列穿 针引线式的动作(它们往往都必须落实到细节)使之成立和实现。

2.5 我做运营的3个底层工作方法

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2.6 我眼中的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2.6.1 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详述

  • 流程化思维

    一定会遵循以下这样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1. 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2. 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3. 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 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 精细化思维
  • 杠杆化思维

    你总是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为一个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 和成果发生

  • 生态化思维

    而“做局”这件事,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在搭建一个生态。所谓生态,其实就是一个所 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和生长的一个大环境,好 比,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要是大家在其中都很活跃,彼此也都能给其他人多少提供 和创造一些价值,让这个群可以自然良性发展下去,它就已经是一个小生态了。

2.6.2 案例:脉脉知识裸捐霸屏营销背后的逻辑与思考

2.7 一个优秀的运营,到底需要多懂产品

懂“产品”到底需要怎么个懂法

  1. 运营理解了产品经理的科学工作方法和流程后,甚至部分掌握了一些产品经理的思 考方法和逻辑后,可能会降低你的无脑吐槽或者提出无脑需求的比例。
  2. 作为一名运营,如果你能够时刻拥有一种“寻找合理高效的产品机制来为运营服务” 的思考,这会带给你更大的可能和便利。
  3. 懂得某些产品的逻辑、架构,甚至能够粗略对于实现成本有一些评估之后,会有助 于大大降低你与产品经理和研发之间的沟通成本。

4.深刻理解“产品”工作的本质,包括MVP、精益、敏捷、“少即是多”等产品理念和工 作方法之后,会有助于你用最合理的方法去推进很多工作的开展,能够在整个业务 链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及某些时候在与产品的话语权争夺中占据主导地位。

懂“产品”能给运营工作带来哪些帮助

产品的本质是什么?我的合伙人,三节课CEO Luke曾经给出过精辟的总结:所谓产品, 无非一个横向和一个纵向,其中横向是业务流程,纵向则是信息架构。

无论产品经理还是运营,最终的核心目标,都是围绕“打造一个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业务流 程,并不断优化、调整及放大它的价值,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或回报”来展开的。

第3章 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工作方法

3.1 如何才能找到“掌控”运营指标的感觉

如何能够真正对运营指标负责

如何才能让事情对自己更加可控

拿到一个目标或运营指标后进行思考并最终落地的步骤

3.2 一个运营必须具备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意识

而至于如何评估自己的逻辑能力,我给一个大体的参照: 逻辑能力较强的人语言表达方 面往往是有组织的,其说话表达往往有框架有条理,思路清晰。比如,在回答问题时他 会喜欢用“起因-经过-结果”、“案例-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方法”等框架来进行回答。框架 不是为了束缚思维,而是用来整理思路。

推荐参考一下《思考的技术》《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方法》《创新者的思考》《学会提问》 等书,都是我看过关于逻辑和思考方法方面的一些好书。

下面再看数据的第三类价值体现:极度精细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你层层深入,对用户更 了解,也对整个站内的生态更有掌控力。

这里再补充两个小说明。 1.理论上,假如作为一个运营负责人,我们应该对于每一个关键性的用户行为都定期 (比如每三个月或每半年)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做到对每一个关键用户行为的 用户习惯和当前产品指标中的问题点了然于胸。

  1. 很多产品,往往都是20%的重点用户给该产品带来80%的价值。 所以,无论是分析数 据还是具体开展运营工作,你都要培养起来这样一个意识:要重点去关注对你最有价 值的那部分用户,至少把50%左右的精力用于关注他们。

数据当中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能让你把一件事情变得更好的线索和彩蛋,有待于你去 发现和挖掘。 关于这件事,基础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你先找出你的产品中,当前可能存在问题的某个关键度量(或称指标); 第二,对于这个度量进行纵览,从它的构成去看,是否所有用户或我们的所有服务在这 个度量上的表现都很差,还是说有一部分用户或服务在该度量上的表现是显著好于其他 用户或服务的; 第三,你可以对于那些表现显著要好的用户和服务在不同维度上进行进一步挖掘,寻找 其背后的一些共性用户行为或特征,然后再把这些特征放大到极致。

3.3 关于内容的运营

3.3.1 内容的定位、调性和基本原则

3.3.2 UGC型的内容生产生态如何持续

3.3.3 PGC型的内容生产生态如何持续

  • 如何写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
  • 如何长期保证PGC内容体系的供应能力和做好长期内容规划

3.3.4 如何思考内容的“组织”与“流通”

3.4 转化型文案的常见写作方法

什么是转化型文案

短文案怎么写

中长型文案怎么写

3.5 为何说“标题党”和“段子手”们都很难成为内容领域的顶尖高手

3.6“用户运营”的逻辑、策略与工作方法

3.6 “用户运营”的逻辑、策略与工作方法

3.6.1 为什么会有“用户运营”这个职能存在

张亮在他的《从零开始做运营》中曾经提到过:用户运营的核心就是开源(拉新)、节 流(减少流失)、维持(提高用户活跃和留存)以及转付费。

  1. 我们先明确一个核心要点:任意一项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定都需要对于 其用户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维护,以便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
  2. 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我们往往需要对于其用户行为进行更精细的引导和管理。
  3. 因为在互联网的世界中,用户与用户之间往往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因而我们常常会 采用“通过一部分用户来帮助我们影响更多用户”的方式来开展我们的运营工作。

3.6.2 面向较大规模用户的整体运营

最常见来讲,是两类工作:

  • 批量对于较大规模(如数十万量级)的用户通过策略、机制等设计和优化进行整体运 营,最终实现某个特定用户数据(通常都是活跃用户数)的上升;
  • 面向较小规模(通常从几十到几百人不等)的某一类特定用户进行运营,通过该类用 户在产品生态中的贡献值,从而提高产品价值。

批量对于较大规模的用户进行整体运营从而提升整体的活跃用户数,在这个方向,通常 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又有如下几种:

    1. 针对用户建立优质成长路径

    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要找出一条效率更高、更有助于一个普通用户成长为 一个优质的活跃用户的典型用户使用路径,然后努力把用户往这条路上赶,从而带来 整体活跃用户数的上升。

    1. 针对现有用户进行用户分级,把运营变得更精细化 :ATTACH:

    假如你现在的产品已经至少有了小一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用户,需要考虑对用户进行分 类管理了,那么最常见的方法是这样的:

    1. 先界定出你在站内用户身上有哪些关键属性和站内的关键行为,把对应的数据提取 出来。
    2.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主要是在「用户属性」和「用户关键行为」之间找相关性
    3. 一旦在“用户属性”和“用户关键行为”之间找到某种明确的相关性,比如说,通过数 据分析发现工作1~3年左右经验的用户都明显更喜欢带有实操练习和老师点评的课 程,这时就可以把这类用户单拎出来作为一类,针对性地给他们推送这样的课程了, 这会带来更好的付费转化率。
    1. 针对用户设计面向用户行为的激励体系

    所谓用户激励体系,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或约束导向的产品机制,更好地鼓励 或引导用户在你的产品站内发生特定的行为。

    首先,是关于什么时候该做用户激励。 用户激励体系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刺激用户活 跃度或引导用户完成某些特定行为。因此,关于什么时候做用户激励,最直接的答案, 就是在你需要提升用户活跃度或需要引导用户完成某些特定行为的时候做。 用户激励体系(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积分)本身属于一种外部激励,而从游戏心理学上来说, 外部刺激对于内部刺激是有挤出效应的(即因为某个状态B的出现,导致了一个人原有 的状态A消失了)。因此,假如你发现你的用户现在本身就发自内心地挺喜欢你的某些 产品功能且非常活跃死忠的话,你没有必要非得再硬生生在其上加上一套激励体系, 这可能会让他们现有的乐趣被冲淡掉。

    其次,是关于激励体系如何做和应该注意什么。 激励体系通常可能会有这么几个组成 部分,几方面都应该考虑到,并且有具体可落地的方案:

    1. 要明确用户的哪些行为需要激励,并围绕着他们结合前面提到的方法梳理出来一条 用户成长路径,结合这个路径搭建出来一套用户等级及对应的任务等。
    2. 搭建一套虚拟物品或虚拟货币体系(积分也算是某种虚拟货币)。大原则一定是用 户级别越高,完成了更多你希望他们完成的行为,则用户获得的虚拟物品和货币就 会越多,越稀有和越酷、越炫。
    3. 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用户PK或竞争氛围的营造,外加各种荣誉的刺激和展示。常见 的表现形态是各种排行榜。
    4. 最后,是在激励体系搭建起来后,要注意加强每一个环节上的用户引导,这个前面 已有案例提到,这里不多说了。

    而设计好一个激励体系,应当注意的原则包括:

    1. 一开始尽可能简单,能做到可以刺激到现有用户即可。等到发现已经有一部分用户 快要走到激励体系的顶端和尽头之后,再增加激励体系的级别、复杂度和内容。不 要试图一次性完成一个完美的激励体系。
    2. 要尽量让用户有清晰的目标感和对目标的可掌控感。试着考虑你现在看到一个提示 说“您的下一个级别是15级,请加油”,和你看到一个提示说“您只需要再发帖243个 就能进阶到15级啦”的区别。
    3. 如果是做了积分或虚拟货币,一定要注意整体系统积分发放和用户积分消费之间的 平衡。假如发现用户账户中已经有了很多积分无处消化,则一定要尽快做一些虚拟 物品之类的让用户把积分消费出去。否则,如果用户发现自己拿了一大堆积分却没 什么用,他们会对积分感到麻木,而这套激励机制也将不再对他们生效。
    1. 将沉默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

    所谓沉默用户,也就是虽然注册了你的产品,但已经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没有再使用 过你产品的用户,又称为流失用户。

    用户召回,简单来说,就是在你的一部分站内用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不再登录 访问你的产品的时候,通过某种方式去触达和影响到他们,从而再一次把他们拉回到 站内,让他们重新成为有效的活跃用户。

    做好用户召回,基本是一个很考验执行和细节的活,一般来讲,我的建议是通过如下 三个步骤来开展对应工作。

    1. 分析流失用户。你需要对于流失用户进行分析,判断一下他们的用户特性,比如说, 年龄多大,在流失以前更喜欢在站内做些什么,当时可能是因为什么而流失的
    2. 制定召回策略:所谓召回策略,就是针对一群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在什么场景下, 我通过何种方式去触达和把信息传达给他们,从而能够令其再次回来使用我的产品
    3. 根据策略确定你的召回内容
  • 5. 通过部分用户带动全体用户

3.6.3 面向较小规模特定用户的针对性运营

  • 类Geek、发烧友人群,
  • 目标领域中的顶尖公司、单位、组织等成员
  • 学生党
  • 美女
  • 在某方面的需求强烈程度异于常人的人
  • 中小V

3.7 关于用户的增长与推广

依靠内容铺设带来的用户增长

依靠第三方渠道推广&广告投放带来的用户增长

3.8 关于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指导原则

3.8.1 8个指导原则详述

3.8.2 懂球帝的教科书级运营案例

3.8.3 简书的“神转折大赛”活动案例

第4章 运营的一些宏观规律和逻辑

4.1 运营背后的客观规律:从“层次感”到“非线性”

规律一:带着短视的线性思维投入运营工作中,往往很难做好运营

什么是线性思维? 即:只考虑单一结果导向的思维。

规律二:一款产品在其早期过于关注用户增长,甚至出现爆红等现象,往往反而会加速其死亡

一直以来,总有一类产品的死亡方式叫作「生于拉新,死于留存」。

规律三:早期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围绕着口碑来进行

4.2 4 种不同阶段的产品及其运营侧重点的差异

围绕着一款产品的生与死,运营工作该如何规划,以及背后是否存在一些规律可以遵循。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存在两条主要的线索可以进行探讨: 第一,依据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或当前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小来判定运营策略和运营规划 如何制定; 第二,依据不同的产品形态和业务类型,来判定运营策略和运营规划如何制定。

从产品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我们是可以把产品分为下述4种类型的。

  1. 探索期产品 特征:上线时间不长,产品还在打磨,需求尚待验证,占据的市场份额 很小,基本可以忽略,还无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典型代表:2011—2012年间的知乎、 2010年的新浪微博,包括绝大多数上线时间在8个月以内的产品。
  2. 快速增长期产品 特征:需求已得到验证,初步拥有了一定市场份额,市场上同类竞 争对手大量出现,需要依靠快速增长迅速占领市场,冲出重围。 典型代表:2016年 上半年的映客、2014年的滴滴出行、2013年的陌陌。
  3. 成熟稳定期产品 特征:市场接近饱和,产品本身已经占据了很稳固的一块市场份额, 增长空间已经很小。 典型代表:2016年的微信、百度地图、美柚、大姨吗等。
  4. 衰退期产品 特征:替代产品出现,用户开始批量流失,转移到替代产品。 典型代表: 2016年的豆瓣、天涯社区、猫扑等。

探索期产品

我们先明确一个基本论点:探索期产品的运营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大量用户,而是为将来 有一天自己能够服务好大量用户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包括:产品功能上的、产品使用 体验上的、产品风格和氛围上的、服务能力上的。

运营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它们都选择了较为封闭、有限制条件的运营方式 除了凭借“邀请码”来的用户外,它们在早期都通过运营邀请了一群有知名度、有影响力 的“大V”加入进来使用产品 它们对于早期种子用户都给予了各种“无与伦比”的关怀

快速增长期产品

从它们自身所处的阶段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共性:

  • 关于推广层面
  • 往往在这一阶段会通过大规模的补贴等行为迅速拉动用户增长速度,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 这一阶段,面向用户的运营,开始由粗放转为逐渐精细

成熟稳定期产品

一款成熟稳定期的产品,理论上会进入一个全面的精细运营期——针对不同的产品模块, 不同类型的用户,都应该会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去负责,给用户提供相应服务和信息。

衰退期产品

4.3 如何结合产品业务类型规划运营路径

绝大部分产品的运营工作如何规划,都可以从三个维度分别来评估,最后再把三个维度 下分别评估得出的结论汇总到一起,得出一个指导性的方向。 这三个维度:

1. 商业逻辑

  • 商业逻辑 1:直接面向用户售卖某种商品或服务获得赢利
  • 商业逻辑 2:免费 + 增值服务
  • 商业逻辑 3:免费 + 流量 or 数据变现

2. 典型用户行为频次

  • 用户一次性使用
  • 用户中低频次使用(如数月一次,甚至1~2年一次)
  • 用户高频次使用(至少每周一次)

3. 用户间是否通过产品结成某种关系

4.4 如何搭建一款成熟产品的运营体系

运营工作有两个导向,一是拉新,二是用户维系。

渡过了最初没那么有序的探索阶段后,你需要关注和完成的运营工作就会开始越来越多 起来。这时候,你往往就慢慢需要把自己的运营工作变得更加有序、有条理。包括,拉 新和用户维系上到底该怎么做,都需要界定得更加精细。 这个时候,你就开始需要一个 运营体系

运营体系的搭建可能会围绕着如下几个维度来进行思考,并完成具体运营工作的规划:

  • 需要有一些基础动作可以保证产品主要业务的顺畅运转;
  • 在上一点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开源、节流,围绕着开源和节流要形成一些固定动作;
  • 界定清楚产品内部是否存在某些关键性的用户行为,通过梳理用户引导流程、运营机 制等确保这一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
  • 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机制建立; ·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手段扩大产品知 名度、实现用户增长。

1. 保证基础业务的顺畅运转

2. 尽量把产品的“开源”和“节流”变成一些固定动作

我们应该先围绕着以上几点确保一些常规性运营工作的执行。比如:

  • 结合用户场景,设计合理的分享流程,
  • 能需要专门有一个人负责优质内容的外推,包括寻找优质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常规 性的内容外发和外部渠道维护等。
  • 专门花工夫做好SEO、应用商店ASO等工作,并在此后不断优化。
  • 组建专门的新闻资讯更新报道团队,建立报道机制。定期策划深度解读类内容,确保 资讯报道速度和解读角度的独特性。

所谓节流,就是尽量降低用户流失的可能性,确保尽可能多的用户都能够体验到你产 品的核心功能,并愿意留下来。这里可能涉及要做的事如下。

  1. 梳理出流失行为比较高发的节点。
  2. 结合用户访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等各种手段定义出用户流失的原因。
  3. 针对每个节点下用户流失的原因,定义出一系列手段用于降低流失的可能性,包括 但不限于特殊福利折扣,优化流程、引导文案,设置用户流失预警机制,等等。

3. 确保最关键用户行为的发生几率

甚至是,一个新用户,只有发生了这一行为,才更有可能深度体验到你的产品价值。

4. 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系机制的建立

这里又包含两个分支: ·满足了什么条件的用户就可以被界定为核心用户? ·我们如何 对一个核心用户进行更好的维系?

5. 阶段性通过活动、事件、营销等实现用户增长

4.5 理解社区/社群的典型运营路径和逻辑

创建和初始化

信任感与价值确立

社区的去中心化

社区的“自生长”

4.6 2B类(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型)产品的运营逻辑与案例

4.6.1 2B类产品的运营逻辑

  • B类产品和2C类产品的运营之间存在着什么本质区别
  • 一个在2C类产品中如鱼得水的运营不一定适合做2B类产品的运营
  • 到底该怎么做好2B类产品的运营

4.6.2 跟齐俊元聊Teambition的用户增长和运营底层逻辑

第5章 一个运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

5.1 顶尖运营和普通初级运营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通过内容的运营、创意策划、活动、渠道推广等手段获得产出

顶尖的运营对于公关、PR、传播的理解

产品有各种不同的形态

关于节奏感

高级运营应具备梳理框架或体系的能力

对于用户群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5.2 工作三五年后,一个互联网人的未来该在哪里

建议一:关于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建议二:关于如何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进阶

建议三:面临各种不同选择时该如何选择

5.3 运营人的“择业”

我适合哪类运营岗位

我适合哪类产品

我要避开哪些坑

5.4 一个运营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应该在哪里

“能够搭建起来一个生态”的能力

“懂得如何影响用户”的能力

“操盘”感

5.5 我的8年运营生涯

5.6 互联网运营的能力模型与成长路径

新人小白

入门型/成长型运营

骨干型运营

专家型运营

高级专家型运营,综合型人才

第6章 一个运营人的自省与思考

6.1 未来十年,互联网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运营

需要“能够懂业务”的运营

需要有宏观视角,能对产品的成长负责的运营

需要“懂产品”的运营

需要能够赢得C端用户发自内心喜爱的运营

6.2 我的运营观和运营“伦理”

运营一定要有“套路”吗

基于“触动”的逻辑来做一名有趣的运营

6.3 站在运营的立场上,我对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尾声 一个运营人眼中的互联网及其未来

附录 以流量为中心的运营时代已经结束了

后记 & 致谢

Links to this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