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商业 - 交易的价值
我所理解的商业 - 交易的价值
TL;DR
社会化大分工解决了商品稀缺性的问题,并通过交易让物品的价值最大化。但是在生产和交易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熵,这种熵就是「交易成本」。要使得价值最大化要么提升价值,要么降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通过减少交易次数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而组织规模经济最好的方式就是现代化的公司。
在我所理解的商业 - 价值篇中我们说到,交易造成了社会分工,分工则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整个社会的商品数量增加,商品数量的增加使得更多的交易成为可能,更多的交易意味着更多的价值得以产生。交易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单元,整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活动无不在促成交易的达成。然而交易并非无缘无故的就可以达成,让我们从交易的本质说起。
价值篇中我们提到交易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交易的双方认同被交易物品的价值。例如 A 拥有苹果而 B 拥有梨,如果 A 用苹果与 B 的梨进行交换且 B 同意了,那么意味着对 A 来说梨的价值一定是大于等于苹果的,否则交易不能达成,对 B 来说也是如此。用购买者对购买商品的价值判断减去购买时支付的费用,得到的就是「消费者盈余」。因为价值判断是不可得知的,但我们已知的是只要消费者盈余 >= 0,交易就可以达成。在对双方对被交易物品价值的认同之下,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才能促成交易的达成,这就是「产权」。所谓产权,就是:
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1
产权意味着 A 拥有并且控制着苹果而 B 拥有且控制着梨,如果 A 可以随意控制 B 的梨,那么上述的交易自然不可能达成。同样对于 A 而言,苹果是不可能被 B 直接拿走的。产权的存在是交易能够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对产权的保护也是现代社会中政府所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产权需要维持和执行,这当中的自然需要一定的费用,无论这个维护者是政府抑或是其他人,都是如此。这种费用因为交易而存在,如果没有交易,也就没有这种成本,因此这种费用也被称之为「交易成本」。
张五常在《经济解释》2中说「凡是在一人世界不存在的费用,都是交易成本」。倘若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没有人会阻碍这个人做什么,也没有人跟他来竞争任何资源,不存在交易,自然也不会存在交易成本。倘若这世界上有两个人,因为资源的缺乏就必然会导致竞争,竞争过程中的两个人都会想方设法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思考和决策在一人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两个人也可以因为抢夺资源而付出的额外费用就是交易成本。
有市场就一定有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随着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有社会就有交易成本,有市场就有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体现在 3 个不同的方面:在市场中,交易双方需要磋商价格,讨价还价等,这种行为也是交易成本;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生产也会产生一定费用;以及政府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需要支出的费用。张五常则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交易成本:
- 制度费用
- 交易成本
- 租值消散
制度费用
这三个虽然名字不同,但实际上是同一种东西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的名字。所谓制度,就是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交易的本质是产权的转移。前提就是对所有权的认可,如果没有人认可所有权,那我可以随意去别人家里拿东西,同样你也可以随意去 7-11 里面拿食物,那么交易自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交易的前提是对产权的认可,为了维持这个前提就需要有人监督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确保产权得以保障。无论是谁在监督市场,都需要相应的成本,在现实中往往是政府在扮演监督人的角色。那么保障所有权就成了一种制度,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就是制度费用。
租值消散
租值消散是指在没有约束的竞争下,竞争的人越多,有价值的资源或物品会因为竞争的费用或成本的提升,或因为资源或物品得不到善用,其价值会因为竞争而下降,原则上可以下降至零。
F.H.Knight 于 1924 年的文章中提出公路使用的例子。两条公路,一好一坏,都是从 A 市通往 B 市。好路平坦但狭窄,坏路残破但宽阔。驾车的人争走好路,相互挤破,导致堵塞。好路最初的价值在于更快速的从 A 到 B,而因为走好路的人多了,导致好路的变得拥挤,反而使得原本的速度优势不再,于是好路的价值消失了。好路的价值消失不是因为道路变差了,而是使用道路的成本变高了,成本高到与价值相当时,价值(利润)变消失了。
交易成本
没有一笔交易是很自然而然的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有许多看不见的成本。例如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向银行借款,当中所消耗的时间和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或者是为了生产需要招聘工人的过程;以及为了配送需要付出的配送成本,这种为了达成交易而付出的额外成本,被称之为交易成本。
加入你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如果你要去附近的饭店吃个饭,首先你需要知道附近有什么餐厅可以选择,你或者询问好友和邻居,或者自己在网上搜索,对于餐厅信息的寻找就是为了达成交易的前提。当你得知餐厅的地址之后,你需要步行或者开车前往餐厅,为此你付出了相应的时间成本,以及停车费用等成本。你在餐厅点餐之后还需要等厨房做菜方可想用,再次期间你同样付出了等待的时间成本。最后你在结账时店员关注他们的公众号可以获得优惠券,于是你有拿出手机搜索并关注他们的公众号然后获取优惠券并使用,为此你也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
这些成本都与达成这笔交易有关,但是很多成本并不会计算在交易当中,例如你的停车费,以及你等待的时间,有时候你因为等不及而放弃这餐时,没有人会支付你等待的费用。交易成本与交易次数以及每笔交易中所产生的费用有关,降低交易成本由两个方向,要么降低每笔交易的费用,要么降低交易次数。而这两点都让我们联想到了规模经济。
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市场上存在 A、B、C、D 四个人,A 控制着苹果,B 控制着梨,C 控制着香蕉,D 控制着葡萄,同时每个人也都需要吃这四种水果,所以 A、B、C、D 之间就可以达成协议,A 和 B 可以交换苹果和梨,A 和 C 可以交换苹果和香蕉,A 和 D 交换苹果和葡萄,其他人也是如此,经过 6 次交易后3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假设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控制着唯一的资源,且每个人都需要这个资源,那么随着参与者的增多交易量就会提升,相应的交易成本也会随之提升,每增加一个人,交易数量就会增加 (n-1) 次 [n 代表市场中的参与者总数]。
假如有另外一个人 E,他不控制任何「稀缺资源」,但是他决心降低交易成本,他分别向 ABCD 四个人收购苹果、梨、香蕉和葡萄,然后再转卖给这四个人。也就是他用梨、香蕉和葡萄来与 A 交易苹果,用苹果、香蕉和葡萄与 B 交易梨,以此类推,那么经过 4 笔交易后,每个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市场上的参与者永远都只需要与 E 进行一次交易,那么每增加一个参与者,交易次数也只需要增加一次。其结果与上面没有 E 的市场结果一样,但是交易次数却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也随着降低了。
E 的存在降低了市场中每个人所需要参与的交易数量,自然也降低了人们得到自己所需的交易成本,但是 E 从中得到了什么?如果 E 与其他人一样也需要这四种水果,那么他自然也需要在这些交易中获取自己的所需。前文中有提到 A 之所以愿意用一个苹果与 B 交易一个梨,是因为在 A 看来,一个梨的价值大于等于苹果,否则交易不可能达成。如果在 A 看来,他最多愿意用两个苹果来换一个梨的话,那么 E 在交易的过程中就可以像 A 多收取一个苹果,对其他人来说也是同理。那么在交易达成后,E 也可以相应的获取他需要的水果。交易成本虽然降低了,但是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来说商品的价格却上涨了,只要商品上涨的价格低于原来的交易成本,那么这种形式就可以永续下去。
如果 E 作为一个普通的市场参与者,那么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毕竟 E 要与其他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交易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以 E 一个人的能力只能覆盖一定范围内的业务,因此市场上会存在大量与 E 类似的参与者存在,而当这一类参与者增多时,实际上对于 ABCD 来说所要付出成本又回增加,毕竟多了 E1、E2、E3 和 E4。如果 E1-4 全部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组织,通过组织内部的管理每个人负责固定的区域,那么不仅可以节约 E1-4 的成本,对于 ABCD 来说,他们也只是在与 E 进行交易,而所谓的 E1-4 都称为企业内部的资源。
那么 E 这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的一种行为」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所从事的商业行为4,也就是说,现代化的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市场中存在着高昂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Ronald H. Coase 在《企业的性质》中有提到「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比如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而企业之所以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则是因为劳动分工使得生产更加专业化,企业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在微观经济学中是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5简单来说规模经济是降低成本,也包括交易成本的方式。规模经济的核心在于规模。
如果每笔交易的费用不变,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随着交易数量的上升而上升。交易成本是阻碍交易数量的潜在原因,当交易成本越高时,交易的数量会随之减少,这符合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因为交易成本总需要有一方来承担,而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来承担,这些费用最终都会体现在「成本」上,而成本的上升导致价格上升,从而导致需求的下降,交易也就随之减少了。而且商品的利润并没有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那么为了达成更多的交易,我们就需要尽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 A 租用了一台机器来生产牛排,假设机器每天的租金是 10 块钱,A 每天可以操作 12 个小时机器,生产 10 个牛排。那么晚上 A 在睡觉的时候机器也不工作,但是租金还是需要支付,但是却不在产生价值。如果 A 找到 B,付钱给 B 让其在晚上为 A 生产牛排,那么生产牛排的机器就可以 24 小时运转,资产的价值得到最大化,成本也随之降低。那么每天可以生产 20 块牛排,假设机器每天都成本是 10 块钱,原本这 10 块钱毁平均分摊到 10 块牛排上,而现在毁平均分摊到 20 块牛排,这部分的成本就降低了一半。
规模经济之所以能够降低成本的原因还是分工,分工会降低操作成本,会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人所做内容都尽可能的简化,简化意味着工人可以更快速的使用机器,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熟练工,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意味着单位商品的成本的降低。
规模经济不仅降低了单笔交易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交易过程,对于生产者来说,当规模变大后他不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通过零售商来间接的将商品供应给消费者,于是原来的交易变成了两笔交易:
- 生产者将商品批量出售给零售商;
- 零售商将商品出售给消费者;
对于生产者而言,因为不需要面对千千万万的消费者,而只需要对接数量有限的零售商,商品的交易次数的降低使得生产者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但是利润未必降低。虽然看起来整个交易的链路变得更长了,但实际上交易的次数却减少了。
原本生产者 A 需要将货物从工厂直接出售给一百个客户,需要交易 100 次。如果在中间加入零售商,看起来交易的次数变多了。依然从规模的角度去看,消费者不会只购买一个生产者的商品,如果有有生产者 B 也在向消费者提供另外一种必需品,如果没有零售商,消费者需要从 A 处购买商品,从 B 处购买商品 b,每天需要进行两笔交易才能买到自己所需的全部商品。如果零售商 C 将 A 和 B 都商品都放在一处,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每天只需要一笔交易就可以。那么交易的次数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便降低了。
公司是组织规模经济的最佳方式
公司的意义实际上与市场是类似的,都是一种对资源分配的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作用来分配资源,但市场的滞后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公司的出现恰好可以弥补这种滞后性。公司通过前瞻性的战略来了解市场未来的趋势,从而在市场反应之前就将资源分配过去,以此来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价值。
市场的滞后性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易成本的表现,例如在突然某天市场上对牛肉的需求量突然增加,如果牛肉的供应并没有提前得知这种变化,按照正常的生产速度供应,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牛肉供不应求,于是超市里牛肉供不应求的消息通过零售商传到生产商那里就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延迟,而牛肉的生产商为了快速提升生产力需要招聘更多的工人以及购买更多的机器,这些过程同样有延迟,当牛肉的生产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时往往是一段时间之后了。
同样市场是不理智的,人们可能因为某个科学研究表明吃牛肉可以预防癌症之类的谣言而疯狂抢购牛肉,包括 2020 年疫情期间人们抢购双黄连口服液便是如此。但同样也会因为另一侧辟谣消息的出现而停止这种行为,因为市场的滞后性,有可能在生产商刚好满足了疯抢时的牛肉供应时,辟谣的出现让需求降至跟以往一样,那么供应商和零售商同样会面临着牛肉供应过剩的问题,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公司内部,生产什么已经生产多少通常有公司的管理层负责,管理层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动态调整生产量,同样也可以根据对市场的了解来提前预判市场走势来提前调整生产,这种前瞻性恰好弥补了市场的滞后性。
公司作为一种组织,拥有组织大规模的生产的能力,规模效益通常都有阈值,随着规模的扩大,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的沟通成本也会急剧上升,当沟通成本与规模效益平衡时,规模经济的优势便不复存在。而公司通过组织结构可以在生产单位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沟通成本,但可以降低沟通成本,从而提升规模化生产的阈值。
公司能够组织规模经济的另一个原因是规模经济与公司自身的目的是一致的。公司的目的也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也就是追求更多的价值,那么公司势必需要考虑生产的成本和市场的需求等影响利润的因素,那么规模化生产也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必要选择。而公司恰好有这个的组织力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通过高效的管理来降低规模生产中出现的交易成本。
公司可以利用前瞻性来弥补市场的滞后性,但是前瞻性是机遇公司管理层对市场未来的预判,这种预判通常都是主观的,没有人可以很精确的预测未来,而伴随着不确定性的是风险。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可以导致一个公司的失败,例如 HTC 将整个公司押注 VR 行业后,公司的股价从最高的 1200 多跌至如今的 20 多。摆在公司面前的是如何保证前瞻性可以为公司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如何在出错时将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