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stotle

About

Ancient Greece Philosopher

观点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他的学说是将[柏拉图]学说与[常识]感掺到了一块…

他认为语言中有专名词和形容词之分…专名词所指的东西是「实体」,而形容词所指的东 西称为「共相」…[形容词]是依赖于[专名词]存在的,专名词的存在与形容词无关…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派还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本质。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与「质料」的区别。他继续说,事物的实质是凭借形式使得 质料成为某种东西。他认为东西肯定有界限,这种界限构成了东西的形式。

形式让质料有了实质,是事物的界限让它有了形式。

  • 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的心灵是形式,身体是质料。
  • 亚里士多德还说,形式是一件事物的原始实质。
  • 有形式的质料变成了实物,没有形式的质料是一种潜能。
  •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是实质,与质料没有关系。

无论是形式还是质料,都是事物的元数据。除此之外事物的元数据还有很多,质量、颜色、原产地等等。 每一个元数据脱离了事物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

神学

在神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其他领域的学说一脉相承…他将实质分为三种:

  • 既可以感觉又可以毁灭的,如动植物
  • 可感觉但是不可毁灭的,如日月
  • 感觉不到也不会毁灭的,如灵魂、神

他认为思想是美好的东西,所以神拥有纯粹的思想…当时除了神之外,天文方面的研究还 发现了其余的「不动推动者」。

原因被亚里士多德分为四类:

  • 质料因
  • 形式因
  • 动力因
  • 目的因…「不动推动者」是一种目的因,为变化提供目的。

神是最为完美的纯粹思想,他没有任何目的。他们能感觉到神的存在,并被神推动向前发展。 所以神是目的因。推动的手段是将形式与质料结合,思想是没有质料的形式,整个世界都在 朝着偏重形式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朝着神的方向发展。

《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将「灵魂」与「心灵」两种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心灵比灵魂还 要高,看得还要重。

灵魂

他认为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形式只是空间中的形状的一种,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体 现在都与质料结合。灵魂的本质是使人体成为整体,并且行动有目的性。离开身体眼睛 就看不见东西,因为它同时离开了灵魂。看来形式就是事物的实质,能赋予实质的便是 灵魂。心灵与身体联系不大,它不考虑实际问题,没有目的。

灵魂中有理性的和不理性的成分,不理性的成分又分为两类:一类单纯的生物发育,一 类是邪恶的欲念。

不理性将人区分,理性将人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没有发现他承认「灵魂不朽论」。 他的意思是人的灵魂中理性的部分是不朽的,因为理性分享神圣,神圣是不朽的

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善是灵魂的活动,是美好的。他赞同柏拉图将灵魂分为理性与不理性两部 分。灵魂分两个部分,道德也分两种:理智的与道德的。理智的道德源自数学,而道德的 道德源自生活。亚里士多德有一种关于德行的中庸之说,即每种德行都有两个极端,每种 极端都是罪恶.`我会比较认同,如同太极一样,平衡才是关键,任何一种极端都会失去体 会另一端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在道德问题上的看法,大多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世俗观念…亚里士多德则认为 [正义]不包括平等…[斯多葛派]与[基督徒]的观点认为德行是不分身份的,而亚里士多 德认为奴隶和奴…道德的重点在于避免邪恶,而不在于选择积极

评价

伦理学没有对错之分…这里总结的三个问题既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问题是:

  1.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否存在内在一致性?
  2. 他在伦理学上的观点是否与他在其他学说上的观点相一致?
  3. 他的伦理学观点符合不符合我们个人的伦理观念?

下面我们依次来考虑这三个问题,依据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伦理理论。

  1.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大体是一致的
  2.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也不例外
  3.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强调不平等,这会让近代人感到别扭和不适,但是我们将其拿到 自己身上来看的时候,发现这种不平等是存在的。他不但说不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正 义标准,还主张将最好的资源供少数人享用。

这种说法类似于精英主义,虽然现代社会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但却没什么能过阻止现代社会变成这样的事实。

在道德描述上可以看出,他没有经历过多少苦难。他的学说适用于那些闲适的人,或者是无 欲无求的人。但是对于苦难、对于宗教,他却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因此,《伦理学》终究是 一本存在内在缺陷的书,作用不大。

伦理学没有对错之分…这里总结的三个问题既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的问题是:

  1.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否存在内在一致性?
  2. 他在伦理学上的观点是否与他在其他学说上的观点相一致?
  3. 他的伦理学观点符合不符合我们个人的伦理观念?

下面我们依次来考虑这三个问题,依据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伦理理论。

  1.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大体是一致的
  2.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也不例外
  3.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强调不平等,这会让近代人感到别扭和不适,但是我们将其拿到 自己身上来看的时候,发现这种不平等是存在的。他不但说不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正 义标准,还主张将最好的资源供少数人享用。

这种说法类似于精英主义,虽然现代社会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但却没什么能过阻止现代社 会变成这样的事实。包括尼采也有类似的观点。

在道德描述上可以看出,他没有经历过多少苦难。他的学说适用于那些闲适的人,或者是无 欲无求的人。但是对于苦难、对于宗教,他却没有提出什么建议。因此,《伦理学》终究是 一本存在内在缺陷的书,作用不大。

友谊,及其他感情问题

还认为人是需要同类的动物,无论是好事坏事都愿意同朋友分享。

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快乐不同于幸福,并提出三个观点:

  1. 快乐一直都是不好的;
  2. 个别快乐是好的,大多数是不好的;
  3. 快乐是好的,但不是最好的。

政治学

国家是由家庭组成的,要讨论国家就先要讨论家庭…贸易方面的讨论引发了争议…亚里 士多德认为一切应该顺应自然,贸易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应该顺应自然,贸 易也不例外。交换地产、房产被认为是自然的,其余生意都是不自然的,因为它们不可控。

  1. H. 托尼在《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中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时候,解释了亚里士多

德的这一观点。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很糟糕。他反对柏拉图将家庭取消, 大家一起过集体主义生活。政府的好坏体现在它是为了谁的利益,若是为了全体利益则是 好政府,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则是坏政府…我们应该理解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批评民主制, 当时的民主与现在含义不同。民主选举行政官的方式是抽签,法庭成员也是抽签选出的公 民,公民大会高于法律。因此公民很容易被误导作出错误决定。

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便是提出了三段论学说…是将一个论证分成三部 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推论都可以归结为三段论的形式

  1. 三段论这种论证形式存在缺点
  2. 三段论仅仅是论证推断形式中的一种
  3. 过高地估计了演绎法这种论证形式

大多数推论都是运用的归纳法,而被当时的希腊人误认为是演绎法

范畴

亚里士多德将范畴分为十类: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形态、状况、活动、遭遇 《分析后篇》中探讨了三段论中的前提是如何来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认识来自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一些若是失去就会使得事物 性质改变的东西…本质”不过是一个语言游戏

亚里士多德对“实体”这个概念的解释也是形而上学的…实体”是把一堆事件集合到一起的方式

总的来说,把语言学上的主语、谓语的关系硬套在现实中,其中的主语便称之为实体。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除了三段论之外,其他知识点都是错误的

物理学

这一章要讨论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论天》两本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件事情结束后,最后的结果便是之前所有运动的目的,这就是这件 事物的自然性。

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时间,当时有人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因为时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 是在我们之前流逝走的;另一部分是还没有到来的。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 时间是存在的,因为时间可以被计数。

《论天》中的观点奇特而有趣:以月亮为分界线,月亮以下的东西是有生死的,以上的东 西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