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思考方式
大脑从来不会休息,即使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也会制造出各种幻境,我们的清晰的时候休 息时,大脑依然会时不时的「想」各种有的没的事情,这些事情通常不是跟现在有关,而是 跟过去和未来有关,我们要么是在想念过去的美好,要么是在构思未来的美好,极少情况下 我们会关注当下…1
我们的思考或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创造模式,一种是记忆模式。创造也是基于记忆的,一 个人对新事物的创新内容,一定是基于过去的所见所闻。我时不时的会做清醒梦,有一次在 睡梦中发现有个声音一直在不停的问我很多无意义的词语,而这当中的概念恰恰是我在当天 心学习到的内容,大脑在不停的随机组合这些词汇然后思考是否有意义,将没有意义的组合 抛弃,只留下有用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创新的过程吧,我们主动的从记忆中获取所有相关的 主题,然后随意拼凑,当中有随机性,当这些拼凑有意义时,创新就产生了。
然而问题是大脑如何运作并不受意识的控制,我们不能随时随地的让大脑提供我们过去的记 忆,记忆更多的是基于场景和某些特征才会显现,有时候特意去寻找反而什么也记不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使用外部的工具(笔和纸或者计算机)来替代大脑记住那些我们可能在 未来需要的内容。当中比较有名的笔记方法是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由德国的社会学家 Niklas Luhmann 发明,他的作品相当高产,50 本专著和 600 篇论文,其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卡片 盒笔记。卢曼将每个想法都独立的记录在每张卡片当中,并对卡片进行编号,每次记录的卡 片的时候如果有类似的内容,就在卡片中写上相关卡片的编号,以此来将所有的相关的想法 关联起来。如今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将卢曼卡片盒笔记做的比较出名就是 RoamResearch2,它可以将每片笔记作为独立的页面,并且可以在其他笔记中直接引用 另外一篇笔记中的内容,以及找出所有连接到该笔记的所有其他笔记,甚至只是提到笔记的 标题也可以轻松找到。你也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直观的查看笔记之间的关联关系(Demo)。
然而 Roam Research 以及其他的类似的应用的设计依然不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思 维不是块状的,也不是像卡片一样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去思考,而更多的像是一种流水账, 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发散出大量的其他想法。这种方式就好像我们在现实中上网一样,你打 开一个网页,或者看到一篇推文,然后点击其中的链接,然后继续点击网页中出现的其他链 接,如此继续下去,你最终停留的页面与你最初查看的推文在主题上可能是没有任何关联性 的,但是它们在时间线上确实近似的。
著名物理学家 Richard Feynman 也经常通过笔记来记录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他对这些笔 记的描述是「笔记不是在记录我的思考过程,笔记就是我的思考过程。」或许最佳的笔记应 用就是无时无刻的都在记录着我们的思考,并且可以将相关的内容关联起来。Jess Martin 将思考当作是一个房间,想象存在这样一个房间3,里面有你每天需要用到的所有工具和内容, 拥有无限大的白板,你经常使用的文档的工具随手拿来,你读了一一半的书也都放在你的桌 子上,一切看似都井井有条。但是上一周你没有完成的任务,上个月甚至去年的任务,还随 意的散落在这个房间的某些角落,有一本书可能因为不同的项目需要翻阅不同的页面,所以 这本书也被丢在每个项目里,打上各种各样的标记。这样的一个房间与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 又有多大的分别呢?我们把经常使用的工具随即打开,放在桌面或者固定在任务栏中,随时 需要随时打开。同时在不同的应用中,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任务,你的 Google Docs 里面有尚未完成的文档,VS Code 里面还有没有提交的代码,Chrome 里面打开了上百了 Wikpedia 的 Tab,Slack 里面有一大堆未读和已读不回的消息。电脑正如这样的一个虚拟 房间一样,记录了我们每天的任务,但很多时候这些任务之间缺失了线索。
写作就像就像是找出这种线索的方法,每一次我们开始写作,打开的 Google Docs、Word 或者 Markdown 文件就像是一个房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思考着新的想法以及回顾 着之前的想法,就好像是在不同的房间里串门一样,把有关联的线索串联在一起。虽然不符 合我们线性的思考方式,但是写作让块状的记录变得线性。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合适的 工具,而是一个媒介。Chris Granger 把工具定义为可以将你现有的工作流变得更高效;而 媒介则更像是一种习惯,它不依赖于具体的工具,可以是纸和笔,也可以是一个应用,而最 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开始做我们不曾想过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流实际上是被我们所使用的 工具限制了。当你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工具的时候你可能有很多标准,例如可以离线访问、可 以跨平台、代码开源等等,你最终你可能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可以满足所有需求的工 具,于是只能选择一个最接近的工具,然后被它的其他短板所限制。或许存在这样一个工具 它可以遵循每个人的方法来记录笔记,而不是按照程序的方式。
如今大量的应用旨在帮助人们如何更好的管理笔记,Notion、Craft、Bear、Evernote 等, 正如 Henry David Thoreau 所说「There are a thousand hacking at the branches of evil to one who is striking at the root.」每个应用都在创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却 没有人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句话也是 Ideaflow Twitter 上目前为止唯一一条推文,虽 然不知道 Ideaflow 最终是否会作出颠覆性的产品。对我来说,在工具上我在半年前选择了 Emacs,并不是因为它符合我的工作流,而是因为它的高度自定义,让我可以选择、也可以 打造自己想要的工作流,但是高门槛让它注定不适合所有人,而我在半年之后还是依然在不 停的学习。在学习 Emacs 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