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Explanations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

:ID: 93E33B95-4B76-4936-92BF-6AE6BBD6656C :ROAM_ALIASES: 无穷的开始

内容提要

真实世界的脉络 《真实世界的脉络》描述了我们当前知识中最深刻的4条支线——进化、量子物理学、知识 和运算,以及它们带来的世界

他的核心结论是,“解释”在宇宙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解释的范围和造成改变的能力是无 穷无尽的

1. 解释延伸

恒星由嬗变所释放的核能驱动,嬗变是一种化学元素转变成另一种化学元素的过程,在恒 星里主要是由氢转化成氦。

某些类型的嬗变也在地球上自发地进行着,以放射性物质衰变的形式进行 贱金属变成黄金可以由恒星完成,也可以由那些懂得星星为何发光的聪明人完成,除此之 外在宇宙中别无他法。

一个拥有数千亿颗恒星的星系,恒星靠相互之间的引力跨越数十万光年的距离联结在一起 仅仅一颗典型的恒星,每秒都会把上百万吨的质量转变为能量,而每克质量转换时所释放 出的能量就相当于一颗原子弹

类星体的巨大发光体 它们比超新星更亮,其亮度能一次持续数百万年之久。类星体的能源来自星系中心的巨大 黑洞,整颗的恒星正在坠入黑洞之中,因潮汐效应被撕裂成碎片,一个大的类星体每天都 会吸入好几颗恒星。极强的磁场形成通道,将一部分引力能以高能粒子流的形式释放出来, 点亮周围的气体,其能量相当于1万亿个太阳。

黑洞内部(有去无回、被称为“视界”的表面以内)的情形更为极端,时空结构在那里都被 肢解得七零八落

在科学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错误地相信,理论是从人类的感觉证据“推演”出来的—— 哲学上称之为经验主义

哲学家约翰·洛克在1689年写道,人的头脑就像一张“白纸”,感觉经验在上面书写,我们 所有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都是这样得来的

科学理论并不是“推演”而来的 它们就是一些猜想——大胆的推测。人的头脑对现有观点进行重组、合并、修改和增添,希 望在原有基础上作出改进,从而创造出理论

传统智慧认为,关键在于重复:如果人反复在相似条件下得到相似的经验,就理当“外推” 或“概括”出该现象模式,并预测这种模式将持续下去

这种方法称为“归纳原则”或“归纳法”,认为科学理论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的学说称为归纳主义 首先,归纳主义声称它能够解释科学怎样获取关于经验的预测 归纳主义中第二个最重要的错误观念是,认为科学理论是预测“未来将与过去相似”、“未 曾看见的会与已看见的相似”等(或者“可能”会相似)

与未来和过去有关的任何所谓的自然规律(真也罢假也罢),都断言未来和过去因共同遵 循这一规律而彼此“相似”。所以,这样的“归纳原则”无法用来从经验或其他东西中推演出 任何理论或预测。

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从来没有人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不再是同一 条河,人也不再是同一个人。

鉴于归纳主义是错误的,经验主义也就是错误的了。因为如果人不能依据经验进行预测, 当然也不能作出解释

它把对真理的追寻变成了对确定性(一种感觉)或认可(一种社会地位)的追寻。这种错 误观念称为证明主义

大多数关于知识的哲学课都教导说,知识是某种确证的真实信念,“确证”指根据知识的某 种权威来源或检验标准来说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概然的”)

易谬主义,它认为并不存在权威的知识来源,也不存在任何可靠手段能证明观念是真实的或概然的 理论负载的 它们全都是理论的解释:猜想 我们怎样去了解?如果我们所有的理论都来自自身,是我们头脑中的猜测,并且只能通过 经验来亲自检验,它们怎么可能包含如此广泛而准确的知识,描述着我们从未经历过的现 实?

启蒙运动 不过,有一点是所有关于启蒙运动的观念都认同的:这是一场反叛,是专门针对知识权威的反叛。 进步取决于学习如何拒绝权威。这 要实现知识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的是批评的传统。在 这种批评的传统,其成果之一是诞生了一套方法准则,认为科学理论必须是可检验的(虽 然一开始并没有明确这样讲)

可检验性作为科学方法的决定性特征,现已被普遍接受。波普尔将其称为科学与非科学之 间的“分界标准”。

可检验性不足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预测本身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的目标 解答问题需要一个解释:对于造成表象的现实的一种说明。 除了预言预测的结果,科学并不能做得更多,它也绝不应该声称自己能够描述带来这些结 果的现实。这种观点称为工具主义,它从根本上否认了我称为“解释”的东西能够存在

现实”的意思仅仅是指观测数据,公式的宗旨是得出与其近似的结果 某些领域(如统计分析)中“解释”这个词是指预测,因而一个数学公式被说成是用来“解 释”一组实验数据的

工具主义是否认实在论的许多手段之一 一旦否认这一点,就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蕴涵:所有关于现实的主张都等同于神话,客观 意义上没有哪一种比其他的更强。这就是相对主义,认为特定领域内的陈述不存在客观对 错,至多只能够相对于某种文化或其他武断标准来评判。

实在论是一种符合常识并且正确的观点:现实世界确实存在,并且可以通过理性调查来了解 为人们所熟知并且无异议的知识是背景知识 如果某个预测理论的解释性内容仅由背景知识构成,该理论就是一条经验法则 条经验法则失效时,也永远存在解释,因为经验法则都是狭隘的,只涉及很窄范围内的熟悉场合 正如物理学家理查德·费因曼所说:“科学是让我们学会防止自我欺骗的东西。 真实的标准,意思是我们应当而且仅仅应当在某个特定的东西包含了我们对事物的最佳解 释时,得出结论说这个东西是真实的

解释 关于现实中存在什么事物、其行为如何、怎样运作、为何会如此等的陈述。

延伸 部分解释的一种能力,这些解释可以解决的问题超出了它们被提出来用于解决的问题的范围。

创造力 创造新解释的能力。

经验主义 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感觉经验。

实在论 一种观念,认为现实世界确实存在、有关现实世界的知识也存在。

易谬主义 认为并不存在权威的知识来源,也不存在任何可靠的手段能用来证明观念是真实的或概然的。

背景知识 为人们所熟知并且无异议的知识。

问题 当观念与经验之间有矛盾时,就产生了问题

好/坏解释 一种解释,很难/容易改变并仍然能说明它声称能说明的事物。

理性 试图通过寻求好解释来解决问题;通过对现有观念及新设想提出批评,来积极寻求修正错误。

西方 围绕启蒙运动关于科学、理性和自由的价值观发展起来的一套政治、道德、经济和思想文化

理论的真正源头是猜想,知识的真正源头是随批评而修改的猜想。我们对现有观点进行重 组、合并、修改和增添,希望在原有基础上作出改进,从而创造出理论

易谬主义让我们不要寻求权威,而是承认我们可能一直在犯错,并努力纠正错误

2. 更接近现实

我碰到了一个特别模糊不清的图像,就问让我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学们:“这是一个星系还 是一颗恒星?” 答复是:“都不是,这只是感光剂上的一个缺陷。”

科学并非不用脑子的苦役、以作出发现的难得时刻为补偿:苦役本身可以有创造性和乐趣, 就像发现新解释一样。 那么,这样的创造性——以及乐趣——能无限持续下去吗?

因为宇宙很大而觉得自己无足轻重,这个逻辑就相当于因为自己不是一头或一群奶牛而感 觉不对。宇宙不是用来把我们比下去的,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资源。宇宙越大越好。

我在想着,我会不会成为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有意识地注意某个特定星系的人类。我只花 了几秒钟去看这个模糊的对象,但它承载了与我所知的一切都有关联的意义

大多数事物要么发生得太快或太慢,要么太大、太小或太遥远,要么隐藏在不透明的障碍 背后,要么机制与影响我们进化的准则相差太大

我们的思想在且仅在某个特定事物符合我们关于某些事物的最好解释时,会得出结论认为 这个事物是真实的

小结 所有的观察都是理论负载的 知识的增长包含着对理论中的错误观念进行修正

3. 思想的火花

事实真相是: 人在宇宙万物中是重要的; 地球生物圈不适合支持人类生活。 我相信,与一个用变幻莫测的即兴魔术粉饰装点的宇宙相比,一个不在乎人类成见的有序 宇宙,里面的所有事物都有解释,虽然我们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发现解释,这样一个宇宙更 加美丽、更加精彩。 ——《解析彩虹》(1998)

大部分的古代描述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有着一个与现代描述截然不同的特征:它们是以人 类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它们的核心是人类,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有意图、有着与人 类相似的思想的实体。这些古代描述里有着强大的超自然人物,例如神祇

例如基本粒子、力和时空,后者是一个有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四维连续统 现代科学完全不用看不见的人物的想法和意图来解释物理现象,而认为我们自己的想法和 意图是大脑里看不见(但并不是没有办法看到)的微小物理过程的集合体。

以至于反人类中心主义越来越被提升到普适法则的地位,它有时被称为“平庸原则”,其主 张是:人类(在宇宙万物中)完全不重要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说,人类“只是一个典型星系外缘绕着一颗典型恒星运转的一颗典 型行星上的一堆化学渣滓”

把一个人自己的癖好、所熟悉的环境或个人观察(例如夜空的旋转)当作正在观察的事物 的客观属性,把经验法则(例如预测每天的日出)当作普遍规律,这样的错误是非常容易 犯的。我把这类错误称为狭隘主义

另一个与人类处境有关的重要观念,有时被戏剧性地称为宇宙飞船地球号。想象一艘“世 代飞船”,它的旅途是那么长久,很多代的乘客一辈子都生活在旅途中

平庸原则强调地球和它的化学渣滓是多么典型(在其存在甚为平凡的意义上),而宇宙飞 船地球号强调它们有多么不典型(在独特地彼此适应的意义上)。但如果用广泛的哲学方 法对这两种观念进行解释(通常也就是这样解释的),两者就很容易殊途同归

两者都包含同一个道德元素:我们不应该认为自己很重要,我们不应该指望世界无限度地 屈服于我们的掠夺。

它们都强调说,地球非常渺小,而且寿命短暂。两者都反对傲慢 它们都是错的,甚至在直白的实际意义上就是错的 但我们绝不是宇宙中的典型物质。原因之一是,据认为宇宙中约80%的物质是不可见的“暗 物质”,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

像我们自己、我们的行星和恒星一样致密的物质集合,也不是典型的,虽然数量庞大 人们在实验室中获得了低于10亿分之一开氏度的创纪录低温。在这样的超低温度下,普通 物质不再发光

宇宙还非常空旷:里面的原子密度不到每立方米一个,恒星之间的空间里的原子密度也比 它大一百万倍,而后者又比人类技术迄今达到的最好真空状态里的原子稀少得多

想一想宇宙飞船地球号这个比喻的简单物理版本 与想象中的飞船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不同,东非大裂谷缺乏安全的水供应,没有医疗设备和 舒适的住宅,充满了掠食者、寄生虫和病原体

这个本该仁慈友好的生物圈,对居住在其中的其他生物也同样苛刻:很少有生物个体能舒 舒服服地活着,或者活到老死

这才是进化使生物去适应的情形,才是地球生物圈“看起来适合”供养生物的生活方式 生物圈也不是物种的保存者。进化除了对个体残酷得臭名昭著,还不断地灭绝整个物种。 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平均每年约有10个物种灭绝(这个数字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 计),在古生物学家称为“大灭绝事件”的相对短暂时期里,灭绝速度比平时高得多。物种 产生的速度总体上只是略高于灭绝速度,净效果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物种绝大多数 (约99.9%)都灭绝了

知识一代代传下来,靠的不是遗传,而是文化 所以,生物圈是无法支持人类生活的。从一开始,就只有人类知识才使得这颗行星勉强可 供人类居住

如果说我们是在一艘“宇宙飞船”上,则我们绝不仅仅是它的乘客,也不是(人们经常说的) 管家,甚至也不是维修人员:我们是设计者和制造者

宇宙飞船地球号这个比喻的道德元素有些自相矛盾:它把人类塑造成接受了礼物却不知感 恩的形象,而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收到过这份礼物

平庸原则也是自相矛盾的。由于它从各种形式的狭隘错误观念中专门挑出人类中心主义来 谴责,它本身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

平庸原则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在有关延伸的主张上是共通的:它们都认为,人类独 特的存在方式——即解决问题、创造知识、改造周围世界的方式——的延伸是有边界的

生物适应性对于其故乡环境变迁的延伸也是有限的,这会导致灭绝,事实也确实如此。 启蒙运动以来,技术的进步完全依赖于解释性知识的创造 解释世界与控制世界之间的关系看上去越来越密切,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深层结构 的一部分

这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进步如何发生的描述有误导性的另一个原 因:“汗水”阶段可以是自动化的

技术越先进,灵感和自动化之间的距离就越短 就像现在生活在牛津郡的人认为,打开自来水龙头就会有水流出来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这 两个群体中的任何一个缺乏正确的知识,他们的环境很快就会把他们杀死。

在人类这个特殊案例中,适宜栖居的环境与死亡之地之间的差异,取决于人们创造出了什 么样的知识

所有其他生物都是把固定类型的资源转变成更多像自身这样的生物体,而人类的身体(包 括大脑)可以把任意事物转换成任意事物,只要自然法则允许。他们是“通用建造者”。

运用知识实现自动的物质转换,这种能力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 本方法: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化学工厂

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差异,在于人类所运用的知识类型(解释性知识而不是经验法则) 以及创造知识的方法(猜想和批评的传统,而不是基因的变异和选择)

这样的创造力能无限持续吗?对 人类的延伸范围本质上与解释性知识本身的延伸范围相同。如果在一个环境中可以创造出 一条没有尽头的解释性知识流,它就处在人类的延伸范围之内

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果这样的环境能存在,那它最低限度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物理特征? 其一是能够获得物质。

要创造出一条没有尽头的解释性知识流,需要有物质的持续供应,一是为了补充不可避免 的低效率,二是为了增加额外的记忆容量,来存储创造出来的新知识。

许多必要的转换都需要能量:提出猜想、进行科学实验以及进行所有的制造过程,全都需 要动力

除了物质和能量,还有另外一个基本要求,即证据:用于检验科学理论的信息。在 人类的心灵寻求解释;我们现在知道怎样找到解释,但不会就此自行停止 所有这些类型的问题(与生存有关的问题、与进步有关的问题、道德上的问题和纯粹由好 奇心所驱动的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

我先前建议刻在石头上的那句格言“地球生物圈不适合支持人类生活”,实际上是一条普遍 得多的真理的一个特例。这条真理就是,对人类而言“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让我们把这句 话刻在石头上(见图3-1)。

我们生存下来并且蓬勃发展,靠的就是在每个问题出现时解决它。而且,由于人类改造自 然的能力只受物理规律限制,层出不穷的问题中没有哪一个会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 一条与人类和现实世界有关、与前一条真理同等重要的补充真理就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我所说的“解决”,是指正确的知识可以解决问题

进步既是可能实现的,也是值得追求的,这也许是启蒙运动的思想精髓 有很多事情都显然比人更加意义重大。空间和时间很重要,因为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其他 物理现象的解释

几乎所有可能的物理现象的解释,都与怎样运用知识来实现这些现象有关 在这里,彼此差异很大的物理对象,行为分别受不同的物理规律支配,却拥有同样的数学 和因果结构,而且这一点随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准确

人——一种能创建解释性知识的实体。 根本或重要的现象——一类现象,在许多现象的解释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或者拥有与众 不同的特征,需要以基础理论进行与众不同的解释

平庸原则 ——“人类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狭隘主义 ——误将表象当成现实,或将局部的规律性当成通用规律。

宇宙飞船地球号 ——“生物圈是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

建造者 一种设备,能够在自身不发生净变化的情形下使其他物体发生转化。

通用建造者 一种建造者,只要有合适的信息,就可使任何原材料进行任何物理上可行的转换。

从我们所能做到的最不狭隘的角度出发,人是宇宙万物中最重要的实体 除了人的思想以外,唯一已知的能创造知识的过程是生物进化。它所创造的知识(不是通 过人创造的)是天生受限制的、狭隘的。然而,它与人类的知识有密切的相似之处,其间 的相似与差异是下一章的主题。

4. 创造

它们各自进化出来去存储的两类信息,都拥有一种在宇宙层面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属性:一 旦它们在合适环境中在物理上体现出来,就倾向于使自己保持这种状态。这样的信息——我 称之为知识——是很难产生的,除非通过进化或思想的纠错过程。

人类大脑和DNA分子都有许多功能,但在其他功能之外,其一般用途是充当信息储存介质: 它们原则上可以存储各种类型的信息

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说,“根据每一生物以及它的一切不同部分都是被特别创 造出来的观点,带着毫无用处的鲜明印记的器官……竟会如此经常发生,是多么不可理解。”

神创论的核心缺陷是,对于适应性的知识怎样才能被创造出来,其解释要么缺失,要么超 自然或不合逻辑。这一缺陷也是启蒙运动之前有关人类知识的权威观点的核心缺陷

自然发生指的是生物体并非作为其他生物体的后代而诞生,而完全从非生物的前体中产 生——例如,老鼠从阴暗角落里的一堆破布中产生

正像佩利问的那样:“为什么适用于石头的答案不适用于手表?为什么这种答案在第二种 情况下不像在第一种情况下那样值得采纳?”他知道为什么。因为手表不仅能实现某种目 的,它还适应这一目的: 仅出于这个理由,而不是别的理由,注意,当我们检查手表时, 我们看到(这些东西在石头里是不会被发现的)它的几个部件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安置 摆放在一起的,比如,它们经过仔细的排列和调整,以产生有规律的运动,指出一天里的 时间。 没有人能抛开手表准确计时的目的去解释手表为什么是这样

世界的某些方面看上去像设计出来的,但并非由人类设计;由于“设计需要一个设计者”, 必定有上帝存在。如我所说,这是一个坏解释,因为它根本没有触及创造此类设计的知识 怎样才能创造出来的问题(“谁设计了设计者?”诸如此类)

1802年,在达尔文诞生之前,佩利在他的著作《自然神学》中发表了以下思想实验。他想 象走过一片荒地,发现一块石头或一块手表。在两种情形下,他都在想象中思考这个物体 是怎么来的

我们现在知道,可以有“没有设计者的设计”,那就是并非由人创造的知识。某些类型的知 识可以由进化创造

如果我们用“终极设计者”来替换上面佩利的话里的“手表”,就会迫使佩利“(无可避免地) 推断……终极设计者必定有一个制造者”

马克主义。其核心主张是,生物体在其一生中获得的改进可以遗传给后代 把一只老虎放进一片栖息地,如果在这个环境里毛色使老虎更显眼而不是更隐蔽,老虎并 不会采取行动改变皮毛的颜色,就算有改变也不会传给后代。这是因为,老虎体内没有什 么东西“知道”毛皮的条纹是干什么用的

新达尔文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进化偏爱在群体中散布得最广的基因 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常见误解是,它会最大化“物种的利益” 该理论据此认为,进化优化物种利益而不是个体利益。但实际上,进化并不优化它们中间 的任何一种。

一个与此有关的误解是,进化一直是适应的——也就是说,它总是造成进步,至少是使有用 的功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改进,从而起到优化的作用

尽管进化论被提出来是为了解释生物圈里存在着的进步,但并不是所有的进化都造成进步, 没有哪种(遗传的)进化会优化进步。

进化并不“在乎”这些。它只青睐那些能在群体里传播最广的基因。 进化甚至可能青睐那些非但不是最优,还对物种及其所有个体整体上有害的基因 如果传播最广的基因给物种带来的劣势足够大,物种就会走向灭绝 道金斯将他阐述新达尔文主义的力作命名为《自私的基因》,就是为了强调指出,进化并 不会特地促进物种或个体生物的“福利”

生物体是基因的奴隶或工具,被基因用来达成它们在群体中扩散的“目的”。 某种程度上,基因是通过保持奴隶生存和健康来获得压倒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像人类奴隶 主所做的那样。奴隶主并非为其劳工队伍在工作,也不是为了奴隶个人在工作:它完全是 为达到自身的目标才蓄养奴隶,迫使他们繁殖。基因做着同样的事。

但基因适应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它们在哪方面比自身几乎所有的变种做得更好,与物种、 个体甚至基因自身的长期生存并无关系,仅仅是让自身比竞争对手复制得更多。

新达尔文主义在根本层面上并不涉及生物。它的基础理念是复制因子(任何会导致自身复 制的事物)

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复制因子。例如,一个好笑话就是一个复制因子:它停留在某个人的 脑子里时,会有一种倾向促使这个人把它告诉给别人,从而把它复制到他们的脑子里

道金斯杜撰出“谜米”(与英文的“梦”押韵)这个术语来称呼能成为复制因子的观念 对于新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的核心主张,最常见的表述是:一个会发生变异(例如通过不准 确的复制发生)的复制因子群体,将被那些能比对手更好地复制自身的变种所掌控

体现在基因里的知识,就是懂得如何损害对手来使自己得到复制的知识。基因经常通过赋 予其生物体以有用的功能来做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形下,它们的知识就碰巧包含了与该功 能有关的知识

对多数谜米来说,真正的复制因子是抽象的,是知识本身 人类的知识和生物适应性都是抽象的复制因子,这种信息形式一旦体现在合适的物理系统 之中就倾向于保持不变,其大多数变种不会这样。

到底有什么能够推翻达尔文进化论?是这样一类证据:根据能够找到的最好解释,它们显 示知识可以由其他途径产生

微调 物理学家布兰登·卡特在1974年计算发现,如果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小上百分之 几,行星就无法形成,宇宙中仅有的凝聚态天体将是恒星;如果大上百分之几,恒星就永 远不会爆发,恒星外部就不会有氢和氦以外的元素存在。不管哪种情况,都不会有复杂的 化学反应,想必也就不会有生命。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实,甚至被引为证据来表明,这些常数是经过有意微调的,也就是说, 是由某种超自然人物设计的

这种微调按佩利的标准算不算设计表象都不清楚 如果物理规律就像看上去那样的确是经过微调的,那么有两种可能:要么这些规律是唯一 能在现实世界(即宇宙)中实现的,要么存在着拥有不同规律的其他现实世界,即平行宇 宙

进化论(达尔文的)——知识通过交替发生的变异和选择被创造出来。 复制因子 ——能导致自身复制的实体。 新达尔文主义 ——作为复制因子理论的达尔文主义,不包含“适者生存”等错误观念。 谜米 ——能成为复制因子的思想观念。 谜米集合体 ——由能够互相帮助复制的谜米构成的群体。 自然发生论 ——生物体从非生命的前体中产生。

拉马克主义 一个错误的进化理论,其基础理念是,生物适应性是生物体在一生中获得并遗传给后代的 改进。

微调——如果物理常数或物理法则略有不同,就不会有生命。 人择解释——“只有在包含智能观察者的宇宙中,才有人想知道所讨论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生物适应性的进化与人类知识的创造有着深远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重大差异。主要的相 似之处是:基因和思想观念都是复制因子,知识和适应性都很难改变。主要差异是:人类 知识可以是解释性的,并有着广阔的延伸范围;适应性不具备解释性,延伸范围很少超出 它进化时所处的环境。对于生物进化的错误解释,可在对于人类知识增长的错误解释中找 到对应

5. 抽象的现实

物理学最深奥的两个理论之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否认存在引力的力量。该理论认为, 上述情况下唯一作用在你手臂上的力量,是你自己在努力往上抬,使它不断加速远离时空 弯曲区域里最直的可能路径

我们另一个最深奥的理论——量子理论描述的现实更加违反直觉 用基础物理学来表述的话,日常活动复杂得惊人。如果你把一个电水壶装满水、打开开关, 地球上所有的超级计算机加在一起,花上宇宙的年龄那么长的时间,也解不出预测壶里所 有水分子行为的方程组——就算我们能够决定所有水分子的初始状态以及外界对它们的所有 影响,情况也是如此,而后者本身就是一项棘手的任务。

在更高的、准自备的层次上变得可解释,称为突现。 要理解水在宇宙万物中的作用,也不需要了解它的绝大多数微观细节,因为几乎所有这类 细节都是狭隘的。

还原论。该信条认为,科学总是以还原的方式解释和预测事物,也就是说,将事物分解成 组件来分析

高层次物理量的行为,仅由其低层次成分的行为组成,后者的大部分细节被忽略 如果一个高层次解释在逻辑上的确遵循低层次解释,就意味着高层次解释蕴涵了低层次解 释的某些内容

情况有可能是这样的:所有存在的高层次解释加在一起,就蕴涵了所有的低层次解释,反 之亦然。或者可能是一些低层次解释、一些中间层次解释和一些高层次解释,加在一起就 蕴涵了所有的解释

每个连续的理论都对前一个理论的预测作出了微小但精确的更正,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是更 好的理论。但是,由于每个理论的解释都舍弃了前一个理论的解释,那么前一个理论从一 开始就不正确,因而不能认为这些连续的解释构成了有关现实的知识增长

虽然引力的力量不存在,但确实存在某种真实事物(时空弯曲) 牛顿理论还正确地解释了引力定律对地面物体和天体是相同的;对质量(物体抵抗加速作 用的量度)和重量(阻止物体受地球引力作用下落所需要的力)作了新颖的区分;提出一 个物体的引力效应取决于质量,而与密度或成分等属性无关

知识的片段是抽象的复制因子,“使用”(因而影响)生物体和大脑,使自身得到复制 如果你的计算机下象棋击败了你,击败你的实际上是程序,而不是硅原子或者计算机之类。 抽象的程序在物理上被实体化,体现为大批原子的高层次行为,但对计算机为何击败你的 解释不可能避开程序本身

抽象 你当然不能从事物是怎样推导出应该怎样做,但同样不能从事物是怎样推导出事实理论

6. 向通用性跳转

人包含着抽象信息,包括独特的思想、理论、意愿、感觉和其他塑造“我”的心理状态 差分机,这是一个机械计算器,用齿轮代表十进制数字,每个齿轮可以嵌入十个位置之一。 解析机 这种机器能够进行人类“计算者”能做的所有计算,不仅是算术,还可以进行代数计算、下 象棋、作曲和处理图像等

人工智能(AI) 它能做到我们知道该如何让它去做的所有事情,能够遵循分析,但没有能力预见任何分析 关系或事实”。

数字化:以物理变量离散值的形式对信息进行操作 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个系统,它认为误差理所当然会出现,但一旦出现就进行纠正——最低 的信息处理突现层次上的“问题不可避免,但可以解决”。但是在模拟计算中,纠错会遇到 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没有办法一眼区分错误值与正确值,因为模拟计算的特征正是任何 值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信息必须数字化处理这个限制并不会减损数字计算机的通用性——也不会减损物理规律的通 用性

对其他所有用途也是一样:物理规律决定了,任何物理对象(包括任何其他计算机)的行 为,都能由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以任何想要的精度进行模拟

由于纠错必不可少,所有向通用性的跳转都发生在数字化系统中。这就是为什么口头语言 用一套有限的基础音来构词:如果用模拟方式,口语就没法理解了

在多数物种里,基因起到模板的作用,用来形成一种类似的分子RNA的片段。RNA随即充当 程序,指导合成构成机体的化学物质,特别是作为催化剂的酶

催化剂是某种建造者,它促使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变化,而自身保持不变。这些催化剂进而 控制所有化学物质的生产,调节机体功能,从而定义了生物体本身,关键是包括复制DNA 的过程

复制过程变得越来越不像简单的催化,而更像编程——通过一种以碱基为字母表的语言或说 遗传代码进行。

基因是一种复制因子,可以理解成遗传代码中的指令 基因组是由互相依赖对方进行复制的多个基因组成的群体 复制一个基因组的过程称为一个活的生物体 在某个时候,系统切换到DNA构成的复制因子,它比RNA更稳定,因而更适合用来存储大量 信息。

但在某个时候,虽然生物体还在继续进化,遗传密码却停止了进化 此后直到今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不仅都以DNA复制因子为基础,而且使用完全相同的碱 基字母表,这些碱基组成三个碱基的“词语”,只在“词语”的含义上有微小区别。

1994年,计算机科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伦纳德·阿德勒曼设计并建造了一台由DNA和一些简 单的酶组成的计算机,并展示了它能进行某些复杂计算

在各种形式的通用性中,物理上最重要的是人的独特通用性,也就是说他们是通用解释者, 这使他们同样也是通用建造者。这种通用性的效果,正如我所解释的,只能用完整的基础 解释来阐明。它也是唯一能够超过越其狭隘起源的通用性:如果没有人无限地提供能源和 维护,通用计算机不可能真的通用。对所有其他技术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就算是地球上 的生命也终将被毁灭,除非人类另有决定。只有人能依赖自身进入无限的未来。

所有的知识增长都是通过渐进的改进实现的,但在许多领域里有一个节点,知识或技术系 统一项渐进的改进在此时会导致延伸范围突然扩大,使系统成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通用系统

7. 人工创造力

阿兰·图灵于1936年创立了经典计算理论,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帮助建造了最早的经 典通用计算机之一

他非常清楚,由于通用计算机是通用模拟器,因此人工智能(AI)原则上是可以实现的 1964年,计算机科学家约瑟夫·魏岑鲍姆写了一个叫Eliza的程序来模仿心理医生。他认为 心理医生是一类特别容易模仿的人,因为程序可以给出关于自身的含糊答案,并且只根据 用户自己的问题和陈述来提出问题

许多人在使用Eliza时都被它蒙骗了,这让魏岑鲍姆感到十分震惊。因此,它通过了图灵 测试,至少是最朴素版本的图灵测试

在图灵的论文发表之后的58年里,人类在追寻“能思考的机器”方面取得的成果是:无。然 而,在所有其他方面,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在这段时间里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日渐减少的、 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存在的那些人,无疑不会对这种失败感到意外,但他们的理由是错的, 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通用性的重要之处

但不会有的 图灵在他1950年的论文中估计,一个人工智能程序要通过他的测试,程序连同所有数据需 要的存储容量不会超过100兆

蓝色看起来是什么样。感受性既不可描述,也不可预测,它是一个独特的性质,会让任何 有科学世界观的人深感困扰(虽然到头来似乎主要是哲学家在烦恼这个问题)。

丹尼特捍卫这一论点的著作中,有一本叫作《意识的解释》,有些哲学家挖苦说,称其为 《意识的否认》会更准确。我同意他们的看法,原因是,虽然任何对于感受性的真正解释 都必须能经得起丹尼特对感受性存在这种常识理论的批评,但直接否认感受性的存在将是 一个坏解释: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被否决

丹尼尔·丹尼特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那就是:感受性不存在 总有一天,我们会描述出感受性。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这个测试就是:如果你不能编出程序来实现它,那就是没有理解它。 行为主义 这种学说认为,心理学只能或者只应该是行为的科学,不是思维的科学;只能测量和预测 人的外部环境(“刺激”)与他们被观察到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

人工进化

8. 无穷的窗口

几个世纪以前,数学家们就认识到,一致并且有效地使用无穷的概念是有可能的。无穷集 合、无穷大的量和无穷小的量都是有意义的

物理学也是很早就考虑到了无穷。欧几里得空间是无穷的,而且在任何情况下,空间通常 都被视作连续统:即使是长度有限的线段,也由无穷多的点组成。任意两个时刻之间有无 穷多的瞬间

大多数通用性本身就涉及某种无穷,尽管它们总是可以用某种无限制的而非实际上无穷的 东西来阐释

无穷的开始可以描述成“进步在未来将是无界限的”的状态,或是“将会取得数量无穷多的 进步”的状态

有限主义,该学说认为,只有有限的抽象实体能够存在 对任何事物的最好解释终究都要涉及通用性,也就要涉及无穷解释延伸不应受到许可的限制。 奇点 或者一本我的旧作《真实世界的脉络》 过这台设备还有一个设定,它把莱拉带到2号宇宙需要1分钟,到3号宇宙需要半分钟,到4 号宇宙需要四分之一分钟,依此类推。如果到2分钟的时候她还没有松开按钮,那么她将 已经访问了无穷集里的每一个宇宙

只有物理定律能确定什么东西在本质上是有限的 物理规定不仅决定了罕见与常见、概然与非概然、有微调或没有微调之间的区别,也决定 了有限与无穷之间的区别

爱因斯坦弯曲时空理论,它与欧几里得理论相矛盾。在地球附近的空间里,一个巨大三角 形的内角和可能达到180.0000002度

像数学家哥德尔用另一种方法研究希尔伯特挑战时所发现的那样,几乎所有的数学真理都 没有证明,它们是不可证明的真理。

这还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数学陈述都是不可判定的:既不能证明它们为真,也不能证明它们为假 所有不可判定的陈述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无穷集有关 由物理定律造成的区别:简单与复杂 大脑是物理对象 思考是物理规律允许的计算 量子计算目前被认为是完全通用的计算形式,它刚好与图灵的通用经典计算有着相同的可 计算函数集合

量子计算粉碎了关于“简单”或“基本”的经典理念 有些人反对说,量子计算不是“真正的”计算,它只是物理学、工程学。对这些人来说,奇 怪的物理规律使奇怪的计算形式成为可能

我们关于一个命题是真是假的知识,永远取决于我们关于物理对象的行为的知识 数学的目的是理解——解释——抽象实体 不可判定性与“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一信条并不矛盾,正如它与物理世界中存在我们永远 不能了解的真理这个事实并不矛盾

生物学家彼得·梅达沃将科学描述成“可解决的艺术”,这个形容适用于所有形式的知识 因此,“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并不取决于任何特定的问题能否回答,或者能否在特定时候由 特定的思考者回答

无穷 Infinity (数学意义上的)——如果一个集合能与自身的一部分一一对应,它就是无穷的。 (物理意义上的)——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其含义类似于“比任何在原则上可由体验 囊括的事物更大”的某种东西。

可数无穷 小到可与自然数一一对应的无穷

量度 一种方法,一个理论可以通过该方法使事物(如宇宙)无限集的比例和平均具有意义。

奇点 一种状况,在这种状态下,某种物理事物变得无边界地大,但保持处处有限。

无穷回归 一种错误。在此类错误中,一个论述或解释依赖于一个相同形式的子论述,后者声称要着 手解决的问题与原始论述的问题本质上是同一个。

9. 乐观主义

关于我们知识的来源的问题……一向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在问:“什么是我们的知识的最佳 来源——最可靠的来源,不会把我们引向错误的来源,我们在有疑问的时候可以也必须把它 当成最高上诉法院的来源?”我设想,这样理想的来源并不存在,所有“来源”都可能有把 我们引向错误的时候。因此,我建议把知识来源的问题换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我 们希望能怎样去检测和消除错误?” ——波普尔:《没有权威的知识》(1960)

乐观主义原则 所有的恶是知识不足造成的。 不要把讨论看成行动之路上的绊脚石,我们认为讨论完全是任何明智行动必不可少的预备 程序。 ——伯里克利:《祭文》,公元前431年 有一件事情我们是知道的,要想保护自己免遭任何灾害、不管是可预见的还是不可预见的, 或者要在灾害发生后从中恢复过来,都需要知识,而知识需要创造

盲目悲观也是一种盲目乐观。它假定,不可预见的灾难性后果也不会由现有的知识(或者 不如说是现有的无知)产生

更一般的说法是,它们缺少的是一个由抽象知识以及技术产物具象化的知识构成的特定组 合,也就是说足够的财富。且让我用非狭隘的方式将其定义为,它们能造成的物理转换的 集合体。

当我们回头看那些失败的文明时,可以看到它们的知识是那么少,技术是那么薄弱,对世 界的解释是那么零碎而且充满错误,以至于它们对于创新和进步谨慎得有悖常理,好比希 望在航行时蒙住眼睛会有助于通过危险水域

同科学理论一样,政策不能从任何东西里推演出来。它们是猜想 盲目乐观主义 盲目悲观主义 思想观念 进步 波普尔把他的基本问题“我们能怎样去检测和消除错误”用在政治哲学上,变成“我们怎样 才能不用暴力摆脱坏政府”的形式

乐观主义首先是一种解释失败的方式,而不是预言成功的方式。它认为,没有什么根本性 的障碍、自然规律或超自然法令能阻碍进步

悲观主义几乎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很流行,其形式包括“应该由谁来统治”的政治哲学以及其 他所有对预言的需求,对创造力的绝望,把问题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的错误观念

乐观主义(在我主张的意义上)是这样一种理论: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恶——都是知识不足 造成的。

如果知识创造有根本限制,那乐观主义就空洞无物,但不存在这样的限制 乐观主义的文明是开放的,它不害怕创新,以批评的传统为基础

10. 苏格拉底的梦

苏格拉底:记得。他接下来写道: 但确切的真理,人过去不知道, 将来也不会知道;神 灵也不知道, 我说过的一切都不知道。 就算他碰巧说出了完美真理, 他自己也不知道——

关于知识的知识 认识论 许多人在追求你不愿追求的那种心理状态——确证信念 客观知识 他们对确证的寻求只能导致无穷回归——它的每一步本身都有可能出错。 确证信念,是一种妄想。对人类来说它是不可获取的 对最聪明的凡人来说,它是不值得拥有的 苏格拉底:“因为这不过是猜想编织出的一张网”。猜想! 认识论——关于知识的知识,它还涉及道德和其他领域 这两种总体关切是:我们雅典最关注的是改进;而斯巴达只追求——静止 柏拉图:[刻下:“民主是一头怪兽,如果不受锁链束缚,就是危险的。”] 柏拉图:[刻下:“只有物质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无用的,不可取的。”]

11. 多重宇宙

量子理论是 多宇宙诠释 新知识带 知识由解释组成,所有那些条件都不会阻止创造新解释 说对象的“正本”和“分身”也是误导的,它们只是同一对象的两个实例。 在经典(量子物理学之前的)物理学中,人们认为世界只包含一个宇宙——整个三维空间和 所有的时间,以及其中的全部内容

根据量子力学,正如我将要解释的那样,世界是一个比这大得多也复杂得多的对象,它是 一个多重宇宙,其中包括许多这样的宇宙(还有其他东西)

历史是发生在对象(可能还包括与它们相同的副本)上的事件序列 在法律中是指,对于还债之类的目标,将特定实例视作等同 物理可互换性并不是指视作等同,而是指本身相同 可互换的 光子是可互换的,甚至原子在某些条件下也是可互换的,两者分别通过激光和称为“原子 激光”的装置实现了

例如,如果你的(电子)银行账号里存有一美元,银行存入第二个一美元作为忠诚红利, 随后又因收费而取出一美元,这时候追究他们取走的一美元到底是你原来的那个一美元还 是他们添加的那个一美元,是毫无意义的

一美元是一个抽象事物。事实上,它是一段抽象知识 银行账户里的美元大概可以称为“配置”实体,它们是对象的状态或配置,不是我们通常想 的物理对象本身

知识一旦在合适的环境中以物理形式具象化,就会使它保持这一状态 耗散 在量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也是配置实体 我们日常尺度上认为的真空,甚至原子尺度的真空,都不是真的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称 为“量子场”的结构实体

基本粒子是这种实体的高能级配置:“真空激发态” 不可预测现象 可互换性对于解释量子随机性和大多数其他量子现象至关重要。 知识创造取决于纠错 分化波在 波传播得越远,整体形状就越接近球形,因此我将其称为“分化球 反映了离散与连续之间古老的二元对立 当一个(这种意义上的)随机结果即将产生时,它是一种可互换性内部的多样性的情形, 多样性存在于“他们将要看到什么结果”这个变量中。

特定情形可以解释其他事件,却不曾以任何形式参与导致这些事件发生,这一事实虽然违 背直觉,却是很熟悉的。

信息流动——即什么事物影响什么事物 因此,在这个虚构的多重宇宙中,信息沿着一条分支的树流动,各个分支(历史)的粗细 (量度)不同,一旦分开就永远不会再合并

量子物理学中,多重宇宙里的信息流动 是一种更深层的量子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运动规律允许历史重新合并(再次变成可互换的) 干涉现象 干涉:Y历史的存在,对传送器通常对X历史产生的作用产生干涉,导致X历史和Y历史合并 干涉现象可以在不允许跨历史通信的情况下,向多重宇宙的居民提供多重历史存在的证据 快速 规则简而言之就是,干涉只能发生在未与其余世界纠缠的对象上 量子力学规律规定,撤销分化效应需要对所有受影响的对象进行精细控制,这很快就变得 不可行。它变得不可行的过程称为消相干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干涉几乎总是要么在分裂之后马上发生,要么就根本不发生。这就是为什么物体或过程越 大、越复杂,其总体行为受干涉的影响越小

小效应”指的在拥有不同离散属性的比例的微小变化。 在量子物理学中,物理变量通常是离散的,所以不能经历微小变化 不过有一件事我们可以相当肯定,那就是,在这样一个理论中,不同的时间是不同宇宙的 一个特例。换句话说,时间是一个纠缠现象,它把所有相同的钟表读数(经过准确调整的 钟表的读数,或者用作钟表的任何对象的读数)放进同一个历史。这种理解是由物理学家 唐·佩奇和威廉·武特斯在1983年首先提出的。

时间本身是不是一个连续变量的问题 历史怎样出现。一个历史是近似自治的。如果我用一个电水壶烧水沏茶,我就处在这样一 个历史中:我打开电水壶的开关,水逐渐变热,因为能量被电水壶输入到水中,使气泡形 成,等等,最终形成热茶。这是一个历史,因为人们可以对它进行解释和做出预测,完全 无需提到多重宇宙里还有其他的历史(如我选择煮咖啡而不是烧茶的历史),也无需提到 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受到多重宇宙在这个历史之外的其他部分的轻微影响

只有在历史不仅分裂还会合并(即干涉现象)时,“历史”近似才会被完全打破。例如 可互换的——在各个方面都相同。

世界 全部的物理现实。

多重宇宙 量子理论所说的世界

宇宙 多重宇宙里的准自治区域。

历史 一套可互换的宇宙,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以说宇宙某个部分的历史

平行宇宙 一种有点误导的多重宇宙。说它有误导性是因为宇宙不是完全“平行”(自治的)的,也因 为多重宇宙里有更多的结构——特别是互换性、纠缠历史量度

实例多重宇宙宇宙的部分里,每个多重宇宙对象都由相似的“实例”组成,有些完全相同, 有些不相同,每个宇宙里有一个。

量子 一个离散物理变量可能发生的最小变化。

纠缠 每个多重宇宙对象里的信息,决定着哪些部分(实例)可以影响其他多重宇宙对象的哪些部分。

消相干 使得宇宙间分化波的影响无法被撤销的过程。

量子干涉 一个多重宇宙对象的不可互换实例变成可互换实例导致的现象。

测不准原理 量子理论的一个(严重地名不副实的)推论,对于一个物理对象的实例的任 何可互换集合体,其中一些属性必定是多样的。

量子计算 信息流动不局限于单一历史的计算。

物理世界是一个多重宇宙,其结构是由其中的信息如何流动来决定的。在多重宇宙的许多 区域,信息以半自治的方式流动,这样的信息流称为历史,我们把其中一个历史称为我们 的“宇宙”。宇宙近似服从经典(量子理论之前)物理规律。但是我们知道多重宇宙的其余 部分,并可以检验量子物理规律,这是因为存在着量子干涉现象。因此,一个宇宙不是多 重宇宙的一个精确特征,而是一个突现特征。多重宇宙最让人觉得不熟悉和反直觉的东西 是可互换性。多重宇宙的运动规律是确定性的,表面上的随机性源于起初可互换的实例变 得不同。在量子物理中,变量通常是离散的,它们如何从一个值变成另一个值,是一个涉 及干涉和可互换性的多重宇宙过程。

12. 一位物理学家的坏哲学史以及对坏科学的若干意见

量子理论是由两位物理学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独立发现的,他们是维尔纳·海森堡和埃尔 温·薛定谔

海森堡的理论说,粒子的物理变量没有数值,它们是矩阵,即由数字组成的大型阵列,这 些数字变量的观测结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概率性的关系

薛定谔方程应用于单个粒子时,描述一个穿过空间的波 但薛定谔很快意识到,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该方程就无法这样描述。它不能代表 一个有着多个波峰的波,也不能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在数学上,它是高维空间里 的一个单波

这两个理论加上一条特定的简单经验法则,它们就总是能作出相同的预测,而且这些预测 最终都很成功。

每当一个测量得以进行,除了一个历史之外,所有历史都不复存在。存留下来的历史是随 机选择的,每个可能的结果出现的概率,等于出现该结果的所有历史的总量度

哥本哈根诠释”。该诠释认为,量子理论以及这条经验法则,是对现实的一个完整描述 波粒二象性”的含糊其辞:光子在同一时刻既是扩展的(非零体积)也是定域的(零体积), 人可以选择观察其中一种属性,但不能同时观察两种属性。这通常表述为“它在同一时刻 既是波又是粒子”

哥本哈根诠释不是这个意思。根据该诠释,量子物理学对理性的基础发出了挑战:粒子具 有互相排斥的属性,而且它把批评意见当作是无效的,从而不予理会,因为这些批评尝试 在合适领域之外使用“经典语言”(即描述测量结果)。

互补性原理”。该原理称,对现象的描述只能用“经典语言”(任一时刻只给物理变量赋单 一值的语言)表达,但经典语言只能用于一部分变量,包括那些刚刚被测量的变量

海森堡把那些不允许询问的值称为潜能,在测量完成时,只有一个潜能变成实在 1952年,薛定谔在都伯林进行一次讲座时诙谐地告诫听众说,他将要讲一些可能“看上去 很疯狂”的东西。他说,当他的方程似乎在描述几个不同的历史时,这些历史“不是可供选 择的事物,而是真正地在同时发生”。这是已知的有关多重宇宙的最早表述。

埃弗雷特诠释 因为这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假且坏的哲学的许多主题。第一,它是一个坏解释的绝佳例子: 它可以用来“解释”任何事物。第二,这句话成为坏解释的原因之一是,它只强调问题的形 式而不管实质:关注话是谁说的,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内容。这与追求真理背道而驰。第 三,它把一个对真正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情是这样的?)的索求重新诠释成对确证(是什 么让你有权断言事情是这样的?)的索求,后者是一种确证信念的妄想。第四,它混淆了 不存在的思想权威与人类权威(权力),后者是坏的政治哲学经常走的一条路。第五,它 通过这种方式要求免受正常的批评。

坏哲学也始终存在 实证主义 它不符合任何人的预先期望,包括权威的期望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拒绝理性批评或改善的叙事,正是因为它拒绝所有的批评、认为它们只是叙事 由于实际上不可能作出没有解释的预测,把解释从科学中排除的方法,只是一种使某人的 解释免受批评的方法。让我来举一个关系较远的领域里的例子:心理学。

行为主义,它是应用在心理学上的工具主义 基因影响快乐的方式本身可能就依赖于知识 无解释的理论只能巩固现有的坏解释。 坏哲学不容易被好哲学(讨论和解释)驳倒,因为它使自己免受批驳。但它可以被进步驳倒

13. 选择

每个州在美国众议院里应该分配到多少个议席?它称为席位分配问题 我们现在知道,一条分配规则既想按比例分配又想不产生悖论,这样的追求永远不会成功 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在1951年证明的,这为他赢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罗所做的工作是这样的。他首先提出5个基本公理,是任何定义“人民的意愿”(团体的 偏好)的规则都必须满足的,并且这些公理第一眼看上去十分合理,简直不值得说出来

一条是,规则必须只用一个团体的成员的偏好来定义该团体的偏好。另一条是,规则不能 在不考虑其他人想要什么的情况下把某个特定人员的观点指定为“团体的偏好”,这称为 “不要独裁者”公理。第三条是,如果团体成员对某件事意见一致,即他们全都对它有着相 同的偏好,那么规则必须认为该团体也有这样的偏好

第四条公理是这样的:假设根据一个给定的“团体偏好”定义,规则认为该团体有一个特定 的偏好,比方说喜欢比萨饼胜过汉堡包。于是它还必须认为,如果某些此前与团体不一致 (即更喜欢汉堡包)的成员改变了主意、现在更喜欢比萨饼,则该偏好仍是团体的偏好

最后一条公理是,如果团体有某种偏好,然后部分成员对别的事情改变主意,那么规则必 须继续认为团体保有原来的偏好。例如,如果某些成员改变了他们在草莓与树莓之间的偏 好,但是没有改变自己在比萨饼和汉堡包之间的偏好,那么喜欢比萨饼胜过汉堡包的团体 偏好也不应该改变

没有哪种途径能构想出满足全部5条公理的“人民的意愿” 因此,没有“人民的意志”这回事。没有办法把“社会”当成有着自我一致的偏好的决策者 阿罗的定理不仅适用于集体决策,而且也适用于个人决策 如果这个决策需要思考,那每个选项必定有一个相关的解释(至少是暂定的解释),说明 它为什么可能是最好的

通过权衡来进行决策的理念有时会导致另一种错误观念,认为问题可以通过权衡来解决, 尤其是对于不同解释的支持者之间的纠纷,可以通过对他们的提议进行加权平均来解决

复杂决策中,创造性阶段后面往往跟着一个机械的汗水阶段,用来敲定解释的细节,这些 细节本来不是难以改变的,但可以通过非创造性的方法变得难以改变

社会选择理论考虑的“决策”类型,是根据已知、固定、一致的偏好,对已知、固定的选项 作出选择

它是政治体系能够持续取得进步的基本条件:波普尔的标准,要求系统能够不用暴力就废 除坏政策、罢免坏政府

民主决策的实质不在于系统在选举过程中作出的选择,而在于在历次选举之间创造出的思 想观念

代议制政府——一种政府体制,立法机构的组成或意见反映着人民的组成或意见。 社会选择理论——研究怎样用社会成员的愿意来确定“社会的愿望”、什么样的社会体制能使 社会实现其意愿,这样的学问称为社会选择理论。

波普尔标准——良好的政治体制是使以下行动尽可能容易的体制:检测出统治者或政策是否 错误,在它们确实错误时不使用暴力就将其去除。

把选择和决策过程想象成按照固定公式在现有选项中进行选择,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忽 略了决策的最重要元素,即创造新的选项

选举制度应通过波普尔标准来评价,评价依据是去除坏统治者和坏政策的容易程度。这表 明,在先进的政治文化中多数投票制度是好的。

14. 花儿为什么美丽

谢弗和惠勒描述的是同一种属性:很难在保持效用的同时发生改变 科学理论很难改变,是因为它们与客观真理密切对应,后者独立于我们的文化、个人喜好 和生物构造

确实,人没有办法从科学理论中推导出道德准则,同样也不能推导出审美价值。但 优雅是解释中的美 深刻的真理往往是美的,这是一个事实,它经常被提及,但很少有人去解释。数学家和理 论科学家们把这种形式的美称为“优雅”

在生物协同进化期间,就像在艺术史中一样,标准在演变,而且满足这些标准的手段也一起在演变 花并不是客观美丽的,它们的吸引力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花与昆虫的协同进化中的一个不寻常之处是,它涉及创造一套复杂的代码或语言,用来在 物种之间传递信息

昆虫里面进化的标准必须有足够的辨别力,能选中正确的花而不是粗糙的模仿;花朵的设 计必须不能容易由其他开花物种进化出来使昆虫误认

要跨越这么大的鸿沟用难以造假的模式发出信号、由难以模仿的算法来识别,做到这一点 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使用美的客观标准

自然界中还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看来是美的,这些东西既不是人类创造力的成果,也不是跨 越鸿沟的协同进化的结果,例如夜空、瀑布、日落

如果人类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协同进化,为什么会欣赏客观的美 两种类型的美,通常被创造出来解决两种类型的问题,可以分别称为纯粹的问题和应用的 问题。应用类型的问题是传递信息,通常由创造出狭隘类型的美来解决

另外一种类型的问题,即纯粹的问题是,在生物学中没有可以类比的事物,它是为了美本 身而创造美,包括设立更高的美丽标准,如新的艺术标准或风格

诗歌与数学或物理有着同一种属性,那就是它们都开发了一套与普通语言不同的语言,用 来有效地描述一些用普通语言描述起来效率非常低的事物

优雅——解释、数学公式等事物中蕴含的美。 流行的说法认为不可能有客观的美,这是经验主义的遗物。美学真理与实际真理有关系, 它们既通过解释互相关联,也因为艺术问题可以从物理事实和情况中突现出来

15. 文化的进化

文化是一整套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导致持有它们的人以特定方式行事。我用“观念”一词在 这里指代任何能存储在人们大脑中并能影响其行为的信息。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国家里共 有的价值观,用一种特定语言交流的能力,对一条学术准则的共同了解,对一种特定音乐 风格的欣赏,全都是定义文化的“整套观念”

然而,文化会改变。人们在他们的头脑中修改文化理念,有时会把修改过的版本传承下去 文化实际上并非由一套完全相同的谜米确定,而是由一套谜米变种确定,这些变种会导致 稍有区别的特征行为

生物进化中的竞争并不是物种之间的竞争,而是同一物种内部的基因变种之间的竞争。 虽然我们不知道创造性究竟是怎样工作的,但我们确实知道,它本身是在个体的大脑中发 生的进化过程,因为它取决于猜想(也就是变异)和批评(为了选择观念)。所以,在大 脑内部的某些地方,盲目的变异和选择积累起来,成为更高突现层次上的创造性思维。

谜米的观念遭到很多激烈批评,这些批评在我看来是错误的,它们的大概意思是,谜米是 模糊、无意义或带有倾向性的

另一条对谜米的批评是,它不同于基因,没有以相同的物理形式存储在每一个持有者身上 像基因一样,所有的谜米都包含着如何使自身得到复制的知识(通常是隐含的) 每个谜米每次被复制时都必须表达成行为 在每个谜米世代中,这两种形式中的每一种都必须得到复制(具体说来是转移成另一种形 式)。(谜米的“世代”就是指复制给另一个个体的连续情形。

相比之下,对基因来说,复制因子只以一种物理形式存在 一个观念要想成为一个谜米,它必须包含相当复杂的知识,内容是如何导致人们至少做两 件独立的事情:忠实透彻地理解谜米,并且实践它 谜米是“自私的”

一个社会要成为静态社会,它所有的谜米必须保持不变,或者变化很慢、难以察觉 有这个想法的人可能也想告诉其他人 这样一来,社会就会变化 在一个静态社会里,这种无穷的开始永远不会发生 单靠这些还不能抑制变化。首先,没有一个谜米的实践与上一代完全相同 一个社会要成为静态社会 静态社会有着习俗和法律,也就是禁忌,会阻止他们的谜米发生变化 其次,不可能预先得知对传统行为的哪些微小偏差会带来进一步的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强行维持现状永远只是阻止变化的一个辅助手段,一个扫尾工作。主要手段 永远是——而且只能是——毁掉新思想的源泉,即人类创造力。因此,静态社会永远有着把孩 子培养得丧失创造力和批评力的传统。这能保证大多数有可能改变社会的新思想根本就不 会产生。

静态社会靠有效地消灭谜米独有的进化来生存,这种进化是进行创造性的改变,以满足持 有者的个人偏好

我们的社会(西方)不是一个静态社会。这是长期生存的动态(指迅速变化)社会唯一已 知的实例

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什么样的谜米可以导致自己长期被复制

这类通过理性和批评思考创造出来的新型谜米,接下来同样依赖这样的思考来实现自身的 忠实复制。所以,我可以称之为理性谜米

老式的、静态社会的那类谜米,通过使持有者失去批评能力来生存,我将称之为反理性谜米 理性谜米的天然居所是动态社会——差不多是任何动态社会,因为动态社会中的批评传统 (乐观地指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将压制那些包含的真理略少的谜米变种

文化 一组由多人共有的思想观念,导致其持有人的行为在某种形式上相像。

理性谜米 —一种思想,依赖于接收者的批评能力实现自身的复制。

反理性的谜米 一种思想,依赖于使接收人失去批评能力实现自身的复制。

静态文化/社会 发生变化的时间尺度很大,超过了其成员能注意到的范围。这类文化由反理性谜米主导。

动态文化/社会理性谜米主导的社会。

生物进化只是一个序言,进化的主要情节是谜米的无限进化。 文化谜米组成,谜米会进化。谜米在许多方面与基因相似,但在进化方式上有着深远的 差异。最主要的差异是,每个谜米都必须包含自身的复制机制,并且以两种不同的物理形 式交替存在:一种思想上的表达,以及一种行为。因此,谜米与基因不同,它在每次复制 中经受分别选择,选择标准是它引发行为的能力,以及该行为导致新的接收者采纳该谜米 的能力

谜米复制只有两种基本策略:帮助预期的持有者,或者使持有者丧失批评能力。两种类型 的谜米——理性谜米和非理性谜米——互相抑制对方的复制,以及总体上抑制对方文化的能力, 藉此来传播自身

16. 创造力进化

创造力进化期间,复制谜米的能力也在进化 创造力不太可能是性选择的目标。它是一种复杂适应性,直到今天我们还无法对它进行人 工复制

因为人们生活的部落或家族是静态社会,任何明显的创新都可能降低一个人的地位,从而 降低这个人作为配偶的条件 我们不可能在字面意义上复制或模仿谜米 谜米复制始终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一个人直接或间接观察谜米持有者的行为,然后(有时 是立刻,有时是观察之后许多年),持有者头脑里的谜米出现在这个人自己的头脑里

波普尔讲科学哲学课时,一开始往往要求学生们去“观察”,然后不说话,等着有人问他们 应该观察什么

正如波普尔所说的,“人不可能用不会被误解的方式说话”。人们只能陈述明确内容,而这 不足以界定谜米或其他事物的含义

任何情况下,就像我在前一章中谈到的,我们都对自己的行为规则缺乏明确了解 人们需要隐性知识去理解法律和其他明确的陈述,而不是反过来 人类不去模仿行为,而试图去解释行为——去理解导致行为的想法,这是人类解释世界的一 般目标中的一个特例

第一个是为什么人类的创造力在几乎没有创新的情况下具有进化优势。第二个是人类谜米 怎么可能得到复制,既然它们包含的内容是接收者永远观察不到的。 我认为这两个难题的答案是一样的:复制人类谜米的是创造力创造力在进化的过程中被 用于复制谜米。换句话说,它被用来获取已存在的知识,而不是创造新知识。但完成这两 件事的机制是同一个,因此,通过获得完成前一件事的能力,我们自动拥有了完成后一件 事的能力

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应该是记忆容量,一个人能记住的东西越多,能实践的谜米就越多,实 践谜米的精确度也越高

创造力不仅是人类谜米复制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因为创造力就是为了把谜米保持原样复制下去而进化出来的。这是我们这个物种得以存在 的原因。

17. 不可维持

这些石像全都是一个样子,因为复活节岛是一个静态社会。它从来没有迈出人类上升的第 一步——无穷的开始。

艾登堡的复活节岛是宇宙飞船地球号的一个变种:“富饶肥沃”的生物圈和静态社会的文化 知识,共同维持着人类的生活

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只是让你建造一座新的巨大雕像,你以后可以完全与从前一样生活。这 是可维持的。但如果你的生活方式让你发明了一种更高效的耕种方法,或者为一种夺去许 多儿童生命的疾病找到疗法,它就是不可维持

任何物理对象都可能被视作一种“资源”。而且,由于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所有的灾难都源 于“资源管理不善”

这种以知识为基础解释人类事件的方法,遵循了本书的总体观点 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在他《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中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他 提出了他所谓的“终极解释”来说明人类历史在不同的大洲为什么如此不同

共产主义思想家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对历史提出了相同的终极解释,并同样提出了羊驼的限制性 但既然羊驼在其他地方也可以有用,为什么它一直“只是在南部某些地方才有”?恩格斯没 有谈到这个问题

从大局来看,阻碍羊驼传播的只可能是人类的思想和观点 关于人类事物的机械性再阐释,通常不仅缺少解释能力,在道德上也是错误的,因为它们 实质上否认了参与者的人类属性,只把他们和他们的思想当作自然环境的副作用

植物、动物和矿物之类的物理资源提供了机会,可能会激发新的思想观念,但它们从来不 能创造观念,也不能让人拥有特定的观念

事实上他是在预言未来知识的内容 年后,一位学习环境科学(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学科)的研究生向我解释,彩色电视机是 我们的“消费社会”即将崩溃的一个预兆

解释说,首先,它毫无意义。电视机全部的功能都可以同样由黑白电视机来完成,花费 几倍的成本去加上色彩,仅仅是“炫耀性消费”

它指的是为了向邻居炫耀而想要新物品 彩色电视机只是一种现象的代表体现,该现象在许多技术领域里同时发生:最终极限正在迫近 直到今天,人们都没有发现其他生产红色荧光粉的方法 我建议大家刻在石头上的另一条伟大真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反对马尔萨斯观点的乐观主义者往往热衷于强调,所有的恶都源于缺乏知识,而问题是可 以解决的,他们在这一点上很正确

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当预防和拖延战术失败时,生存迟早要依赖于对抗问题的能力 常言道,预防即治疗。但是只有知道了要预防什么,才能够进行预防

人之上升 无穷的开始。此外,雅各布·布洛诺夫斯基的《人之上升》是本书的灵感源泉之一。

维持 这个词有两个几乎是相反的但经常被混淆的含义:为人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或防止事物发生改变。

静态社会最终失败,是因为它们无法迅速创造知识的特性必定会把一些问题变成灾难 戴蒙德对不同社会的不同历史所作的“终极解释”是错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不是生物地 理学的机械影响的历史。预防可预见灾难的战略最终必将失败,而且对不可预见的灾难连 讨论一下都做不到。为了防备不可预见的灾难,我们需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迅速进步,还 需要尽可能多的财富。

18. 开始

波普尔则写道: 我相信,努力了解世界是值得的,就算在努力过程中发现自己所知甚少……我 们大家也许还应该记住,虽然我们在各种零星所知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无穷的无知中都是 平等的。 ——《猜想与反驳》(1963)

就像无穷旅馆的客人一样,我们永远不会“到达终点”。

我在第13章末尾说过,值得追求的未来,应该是我们从错误观念向更好的(错误更少的) 错误观念进步的未来

把知识(所有知识,不仅是科学知识)增长表述成从问题到更好的问题的持续过渡,而不 是从问题到解决方案,或从理论到更好的理论

无穷的无知是知识存在无穷潜力的必要条件 模糊性 第一种是多种真实含义的“模糊性”,要么是作者有意为之,要么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延伸而 在。第二种是刻意的含糊、混淆、模棱两可或自相矛盾

坏哲学宣称所有的知识都同样真实:所有的含义都是平等,没有哪种含义是客观真实的 即一个有着不同离散属性的粒子的可互换实例构成的连续云,只有在时空本身是连续的情 况下才成立

此后不久我就写了《真实世界的脉络》

宇宙学家弗兰克·提普勒发现,在特定类型的再坍缩宇宙里,大坍塌的奇点适合执行我 们在无穷旅馆中用过的越来越快的伎俩:在奇点到来之前,受到引力坍缩本身不断增强的 潮汐作用,可以在有限时间里完成无穷长的计算步骤序列。那时宇宙中的居民最终必须把 人格上传到计算机里,这些计算机由类似纯粹潮汐的东西组成。对这些居民来说,宇宙将 是永生的,因为在宇宙坍缩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速度能无穷无尽地加快,同时把记忆存 储在更小体积里,使访问时间可以无穷无尽地缩短。提普勒将这样的宇宙称为“终点宇宙”。 当时的观察证据,与认为真实宇宙属于这种类型的理论一致。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变得暗淡,每个单位区域里的光子减少了 解析函数。它们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性质:一个解析函数只要有一个点不为零,它在整个范 围内就只能以孤立的点通过零